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有机磷农药第12-13页
    1.2 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第13-19页
        1.2.1 光谱法第13-14页
        1.2.2 色谱法第14-16页
        1.2.3 酶抑制法第16-17页
        1.2.4 免疫法第17-18页
        1.2.5 生物芯片技术第18-19页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工作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基于酶抑制原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21-43页
    2.1 化学传感器第21-22页
        2.1.1 化学传感器及其分类第21页
        2.1.2 生物传感器第21-22页
    2.2 胆碱酯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22-24页
        2.2.1 电位型第22-23页
        2.2.2 电流型第23-24页
    2.3 酶的固定化第24-29页
        2.3.1 包埋法第25-26页
        2.3.2 吸附法第26-27页
        2.3.3 共价键合法第27页
        2.3.4 交联法第27-29页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9页
        2.4.1 仪器第29页
        2.4.2 试剂第29页
    2.5 原理与方法第29-31页
        2.5.1 酶传感器的制备第29-30页
        2.5.2 实验方法与原理第30-31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1-41页
        2.6.1 电极灵敏度测定第31页
        2.6.2 响应时间的测定第31-32页
        2.6.3 酶传感器制备条件优化第32-33页
        2.6.4 底物浓度的影响第33-34页
        2.6.5 温育时间的选择第34-35页
        2.6.6 缓冲溶液酸度的影响第35-36页
        2.6.7 线性范围、检测限与方法精密度第36-39页
        2.6.8 生物传感器使用寿命第39页
        2.6.9 实际样品测定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基于动物酯酶抑制原理的分光光度法第43-59页
    3.1 酶抑制分光光度法第43-46页
        3.1.1 基本原理第43页
        3.1.2 分光光度法关键影响因素第43-44页
        3.1.3 酶抑制分光光度法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3.2 基于动物酯酶的抑制原理第46页
    3.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3.3.1 仪器第46页
        3.3.2 试剂第46-4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7-58页
        3.4.1 酶活性的测定第47-49页
        3.4.2 酸度的测定第49-50页
        3.4.3 酶用量的测定第50-51页
        3.4.4 显色剂用量的测定第51-52页
        3.4.5 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第52-53页
        3.4.6 线性范围、检测限与方法精密度第53-56页
        3.4.7 实际样品的测定及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基于植物酯酶抑制原理的分光光度法第59-74页
    4.1 实验原理第59页
    4.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4.2.1 仪器第59页
        4.2.2 试剂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4.3.1 吸收曲线第60-62页
        4.3.2 酸度的测定第62-63页
        4.3.3 酶用量的测定第63-64页
        4.3.4 显色剂用量的测定第64-66页
        4.3.5 温度的选择第66-67页
        4.3.6 时间的选择第67-69页
        4.3.7 线性范围、检测限与方法精密度第69-71页
        4.3.8 实际样品的测定及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的撤回起诉权
下一篇: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限研究--以李某等故意伤害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