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 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 第9页 |
1.2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性 | 第9页 |
1.3 转变角色适应岗位的迫切性 | 第9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3.1 关于教师职业生涯研究 | 第10-12页 |
3.2 关于新任教师的入职阶段研究 | 第12-17页 |
3.3 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理论结构模型研究 | 第17-18页 |
3.4 关于教师的职业适应性理论结构模型研究 | 第18-19页 |
4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5 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6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页 |
7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1章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量表编制 | 第23-31页 |
1.1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结构构建 | 第23页 |
1.1.1 研究程序 | 第23页 |
1.1.2 结果分析 | 第23页 |
1.2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问卷的项目分析 | 第23-25页 |
1.2.1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1.2.2 研究程序 | 第23-24页 |
1.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1.3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信效度检验 | 第25-30页 |
1.3.1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3.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1.3.3.1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1.3.3.2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1.3.3.3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 第29页 |
1.3.3.4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量表的效度 | 第29-30页 |
1.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2章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现状研究 | 第31-51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2.2.1 调查对象 | 第31-32页 |
2.2.2 研究工具与程序 | 第32页 |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2.3.1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2.3.2 性别与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 第33-36页 |
2.3.3 婚姻与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2.3.4 任教班级规模与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 第38-43页 |
2.3.5 教龄与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 第43-47页 |
2.3.6 学校类型与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 第47-51页 |
第3章 结论 | 第51-53页 |
3.1 结论 | 第51页 |
3.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5页 |
附录2 | 第55-57页 |
附录3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