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小麦叶锈菌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转录组测序的优势 | 第11-12页 |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试验方案 | 第13-14页 |
2 小麦叶锈菌转录组 de novo 测序 | 第14-43页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4-21页 |
2.1.1 试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15-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41页 |
2.2.1 RNA 样品质量检测 | 第21-22页 |
2.2.2 转录组测序产量和质量统计 | 第22-24页 |
2.2.3 Unigene 功能注释 | 第24-38页 |
2.2.4 预测编码蛋白框(CDS) | 第38-39页 |
2.2.5 Unigene SSR 分析 | 第39-40页 |
2.2.6 SNP 分析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3页 |
3 两个不同毒力的小麦叶锈菌菌株的 RNA-Seq 分析 | 第43-87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47页 |
3.1.1 试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 第43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43-4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7-78页 |
3.2.1 小麦叶锈菌菌株的毒力鉴定 | 第47-49页 |
3.2.2 RNA 样品质量检测 | 第49-52页 |
3.2.3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及参考基因的匹配 | 第52-58页 |
3.2.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58-65页 |
3.2.5 基因蛋白功能注释 | 第65-73页 |
3.2.6 信号肽及跨膜区预测分析 | 第73-78页 |
3.3 讨论 | 第78-87页 |
3.3.1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78页 |
3.3.2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第78-85页 |
3.3.3 信号肽及跨膜区分析 | 第85-86页 |
3.3.4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