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况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况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况 | 第15-16页 |
1.3 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常见疾病 | 第16-17页 |
1.3.1 先心病 | 第16页 |
1.3.2 冠心病 | 第16页 |
1.3.3 心脏瓣膜病 | 第16-17页 |
1.3.4 主动脉瘤 | 第17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1 研究类型 | 第18-19页 |
2.2.2 分组方法 | 第19页 |
2.3 研究材料 | 第19页 |
2.3.1 仪器 | 第19页 |
2.3.2 氧气雾化器 | 第19页 |
2.4 干预方法 | 第19-24页 |
2.4.1 胸部物理治疗方法 | 第19-24页 |
2.4.2 观察法 | 第24页 |
2.4.3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2.6 医学伦理学要求 | 第25页 |
2.6.1 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 | 第25页 |
2.6.2 以大量、充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实例为基础 | 第25页 |
2.6.3 知情同意 | 第25页 |
2.6.4 该课题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 第25页 |
2.7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6-33页 |
3.1 不同病人物理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比较 | 第26页 |
3.2 一般情况 | 第26-28页 |
3.3 不同胸部物理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的变化 | 第28页 |
3.4 不同胸部物理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RR)的变化 | 第28-29页 |
3.5 不同胸部物理治疗前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 | 第29页 |
3.6 不同胸部物理治疗方式治疗前后 HR、RR、SPO_2差值的比较 | 第29-30页 |
3.6.1 胸部物理治疗前后 HR、RR、SPO_2变化的比较 | 第29-30页 |
3.6.2 胸部物理治疗前后 SPO_2差值的两两比较 | 第30页 |
3.7 对无动脉硬化患者 HR、 RR、SPO_2变化差值的比较 | 第30-31页 |
3.8 对动脉硬化患者 HR、 RR、SPO_2变化差值的比较 | 第31-33页 |
3.8.1 三种治疗方式对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HR、 RR、SPO_2变化差值的比较 | 第31-32页 |
3.8.2 三种治疗方式对动脉硬化患者 SPO_2变化差值的两两比较 | 第32-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37页 |
4.1 三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指征变化的比较 | 第34-35页 |
4.2 三种治疗方式对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值的比较 | 第35-36页 |
4.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36页 |
4.4 本文不足之处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