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女性哥特解读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托妮·莫里森及其文学成就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爱》的故事情节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女性哥特文学理论及其特点 | 第17-22页 |
第一节“女性哥特”的提出及其主要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女性哥特小说与男性哥特小说的区别 | 第18-20页 |
一、环境描写处理不同 | 第18-19页 |
二、情节气氛渲染不同 | 第19页 |
三、人物刻画焦点不同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女性哥特小说的共性特点 | 第20-22页 |
一、环境渲染 | 第20-21页 |
二、情节描写 | 第21页 |
三、人物刻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爱》中女性哥特的环境渲染 | 第22-29页 |
第一节 神秘封闭的建筑空间 | 第22-25页 |
一、离群索居之处—房顶 | 第22页 |
二、栖身立命之所—厨房 | 第22-23页 |
三、萧条荒凉之地—莫纳克街的大房子 | 第23-24页 |
四、天堂地狱之界—柯西度假旅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怪诞恐怖的内心世界 | 第25-29页 |
一、沉默焦虑 | 第25-26页 |
二、压抑愤怒 | 第26-27页 |
三、狂躁疯狂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爱》中女性哥特的情节描写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怪诞式的婚姻存在 | 第29-31页 |
一、扭曲的婚姻 | 第29-30页 |
二、破灭的婚姻 | 第30页 |
三、禁锢的婚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迂回式的友谊发展 | 第31-33页 |
一、友谊的建立 | 第31页 |
二、友谊的破裂 | 第31-32页 |
三、友谊的重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悬疑式的时空交错 | 第33-36页 |
一、挣脱过去 | 第33-34页 |
二、恐惧现在 | 第34页 |
三、焦虑未来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爱》中女性哥特的人物刻画 | 第36-45页 |
第一节 迷失自我的雏鸟—希德 | 第36-40页 |
一、买卖婚姻的商品 | 第36-37页 |
二、希冀幸福的灰姑娘 | 第37-40页 |
三、渴望爱情的剩女郎 | 第40页 |
第二节 放荡不羁的野马—朱尼尔 | 第40-42页 |
一、反抗权势的叛逆者 | 第40-41页 |
二、独立自强的挣扎者 | 第41-42页 |
三、追求真爱的勇敢者 | 第42页 |
第三节 命舛数奇的荆棘鸟—克里斯廷 | 第42-45页 |
一、婚姻中的旅人 | 第42-43页 |
二、围城中的逃兵 | 第43-44页 |
三、友谊中的伤员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