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我国水体氨氮污染现状 | 第11页 |
1.1.2 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1.1.3 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及危害 | 第12-14页 |
1.2 饮用水中氨氮处理技术 | 第14-16页 |
1.2.1 生物处理法去除水中氨氮 | 第14页 |
1.2.2 光催化法去除水体中氨氮 | 第14-15页 |
1.2.3 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氨氮 | 第15页 |
1.2.4 折点加氯法去除水中氨氮 | 第15-16页 |
1.2.5 紫外-氯联合技术 | 第16页 |
1.3 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 第16-20页 |
1.3.1 部分消毒副产物限值 | 第16-18页 |
1.3.2 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3.3 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1.4 紫外-氯联合技术概述 | 第20-22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试验材料、仪器和装置 | 第24-2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5-26页 |
2.1.3 试验装置 | 第26-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2.2.1 氨氮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2.2.2 CODMn测定方法 | 第30页 |
2.2.3 余氯及总氯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2.4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浓度的标定 | 第31页 |
2.2.5 紫外光强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2.6 消毒副产物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紫外/氯耦合工艺对氨氮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试验进水不同氯氮比条件下各指标变化情况 | 第34-37页 |
3.2.1 单独加氯工艺各指标浓度变化情况研究 | 第34-36页 |
3.2.2 紫外/氯耦合工艺各指标浓度变化情况研究 | 第36-37页 |
3.3 主要工艺参数对氨氮及一氯胺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37-43页 |
3.3.1 投氯量对氨氮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2 投氯量对一氯胺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紫外辐照时间对一氯胺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紫外光强度对一氯胺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不同影响因素对紫外/氯耦合工艺去除氨氮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1 p H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 溶解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3 天然有机物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紫外/氯耦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控制效能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主要工艺参数对消毒副产物控制效能的影响 | 第47-54页 |
4.2.1 投氯量对消毒副产物生成量影响 | 第47-49页 |
4.2.2 紫外辐照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紫外线强度对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 进水水质条件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 第54-59页 |
4.3.1 进水氨氮浓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2 进水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紫外/氯耦合工艺与折点加氯工艺对比分析 | 第60-70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氨氮去除效能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5.3 消毒副产物生成量对比 | 第61-67页 |
5.3.1 不同氨氮进水浓度 | 第61-65页 |
5.3.2 不同高锰酸盐指数进水浓度 | 第65-67页 |
5.4 经济性分析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