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淡水鱼论文--罗非鱼(吴郭鱼)论文

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7页
    1.1 影响生物絮凝养殖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第13-15页
        1.1.1 溶氧和水体切割力第13页
        1.1.2 碳氮比和有机碳源的选择第13-14页
        1.1.3 总固体悬浮物第14页
        1.1.4 碱度和pH值第14页
        1.1.5 温度第14-15页
    1.2 生物絮凝模式分类第15-16页
    1.3 原位生物絮凝存在的不足第16页
        1.3.1 稳定性第16页
        1.3.2 可控性第16页
    1.4 异位生物絮凝系统的优点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水质及絮体研究第17-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1 实验鱼和饲料第17页
        2.1.2 实验设施第17-19页
        2.1.3 实验设计第19页
        2.1.4 系统管理第19页
        2.1.5 测试方法第19-20页
        2.1.6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0页
    2.2 结果第20-25页
        2.2.1 水质第20-23页
        2.2.2 生物絮体第23-25页
        2.2.3 PHB第25页
    2.3 讨论第25-28页
        2.3.1 水质第25-26页
        2.3.2 生物絮体第26-28页
第三章 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生长状况及氮素平衡研究第28-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3.1.1 实验鱼和饲料第28页
        3.1.2 实验设施第28-29页
        3.1.3 实验设计第29页
        3.1.4 系统管理第29页
        3.1.5 测试方法第29-30页
        3.1.6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30页
    3.2 结果第30-35页
        3.2.1 鱼的生长性能和饵料利用率第30-32页
        3.2.2 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第32页
        3.2.3 氮素平衡第32-34页
        3.2.4 成本第34-35页
    3.3 讨论第35-36页
        3.3.1 鱼的生长情况和肌肉营养第35页
        3.3.2 氮素平衡第35-36页
第四章 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消化免疫的研究第36-4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4.1.1 实验鱼和饲料第36页
        4.1.2 实验设施第36-37页
        4.1.3 实验设计第37页
        4.1.4 系统管理第37页
        4.1.5 测试方法第37-38页
        4.1.6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38页
    4.2 结果第38-43页
        4.2.1 实验鱼消化活性第38-39页
        4.2.2 实验鱼肝胰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第39-41页
        4.2.3 实验鱼血液生化指标第41-43页
    4.3 讨论第43-46页
        4.3.1 实验鱼消化活性第43-44页
        4.3.2 实验鱼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第44页
        4.3.3 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田养殖沙塘鳢对稻田微生物、水质及大米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对水质影响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