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综述 | 第11-23页 |
·氨气的来源与危害 | 第11-12页 |
·氨气的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吸收法 | 第12页 |
·吸附法 | 第12页 |
·催化燃烧法 | 第12-13页 |
·催化分解法 | 第13页 |
·选择性催化氧化法 | 第13-14页 |
·氨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氨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5-16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6-17页 |
·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7-18页 |
·整体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蜂窝状陶瓷载体 | 第19-20页 |
·蜂窝状金属载体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气体及试剂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2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催化剂的预处理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装置 | 第25-26页 |
·催化剂的评价指标 | 第25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5-26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8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26页 |
·电子顺磁共振(EPR) | 第26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 第26-27页 |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27页 |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27页 |
·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27-28页 |
3 Cu/CeO_2催化剂在NH_3-SCO中催化活性研究 | 第28-37页 |
·前言 | 第28页 |
·Cu负载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28-34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28-30页 |
·XRD分析 | 第30页 |
·ESR分析 | 第30-32页 |
·H_2-TPR分析 | 第32-33页 |
·Raman分析 | 第33-34页 |
·催化剂煅烧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催化剂活性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XRD分析 | 第35页 |
·H_2-TPR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前躯体、煅烧温度对Cu/γ-Al_20_3催化活性影响研究 | 第37-50页 |
·前言 | 第37页 |
·不同前躯体和煅烧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前躯体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0-49页 |
·XRD分析 | 第40-41页 |
·UV-Vis分析 | 第41-42页 |
·ESR分析 | 第42-43页 |
·H_2-TPR分析 | 第43-45页 |
·TEM分析 | 第45-46页 |
·NH_3-TPD分析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颗粒状Cu/CeO_2催化剂及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前言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Cu/CeO_2/Al_2O_3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NH_3-SCO活性评价 | 第50-51页 |
·Cu/CeO_2的稳定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Cu/CeO_2/Al_2O_3蜂窝状金属丝网反应性能测试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