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4页 |
第一章 对民法诚信的实体性考察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对外国民法典诚信原则的再认知 | 第15-21页 |
一、《拿破仑法典》的诚信内涵——善意 | 第15-18页 |
二、德国《民法典》的诚信内涵——善意 | 第18-20页 |
三、日本《民法典》的诚信内涵——信义 | 第20页 |
四、《中华民国民法典》的诚信内涵——诚实、信用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民法通则》的诚信内涵及其消极后果 | 第21-28页 |
一、《民法通则》的诚信原则及其内涵 | 第21页 |
二、《民法通则》诚信内涵的消极性理论后果 | 第21-22页 |
三、《民法通则》诚信内涵的消极性实践后果 | 第22-28页 |
第二章 对传统诚信的实体性考察 | 第28-42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诚信的本原性含义 | 第28-31页 |
一、诚的第一层含义——毋自欺 | 第28页 |
二、诚的第二层含义——善 | 第28-30页 |
三、诚——择善而固执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信与义的辨析以及信的定位 | 第31-35页 |
一、传统文化对信的肯定 | 第31-33页 |
二、传统文化对信与义的辨析 | 第33-34页 |
三、传统文化对信的定位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诚信的科学内涵 | 第35-42页 |
一、实体性内涵 | 第35-38页 |
二、形式性内涵 | 第38-42页 |
第三章 诚信国家及其建设路径 | 第42-54页 |
第一节 诚信国家及其必要性 | 第42-46页 |
一、诚信国家的含义 | 第42-43页 |
二、孟德斯鸠、黑格尔的中国研究与建设诚信国家的必要性 | 第43-46页 |
第二节 诚信国家建设路径 | 第46-54页 |
一、理念诚信 | 第46-47页 |
二、国家诚信 | 第47-48页 |
三、法律诚信 | 第48-49页 |
四、生涯诚信 | 第49-50页 |
五、生态诚信 | 第50-54页 |
结语——重建诚信之国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