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助说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综述 | 第12-18页 |
1.1 湿地概况 | 第12-15页 |
1.1.1 湿地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湿地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3 湿地的功能 | 第13-15页 |
1.1.3.1 生态功能 | 第13-14页 |
1.1.3.2 经济功能 | 第14-15页 |
1.1.3.3 社会功能 | 第15页 |
1.2 湿地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1.2.1 湿地退化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湿地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2.1 湿地植物生物量研究进程的发展 | 第16页 |
1.2.2.2 湿地植物生物量研究方法的演变 | 第16页 |
1.2.2.3 湿地植物生物量研究尺度的进展 | 第16-17页 |
1.2.3 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3.1 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定义的研究 | 第17页 |
1.2.3.2 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现状的研究 | 第17页 |
1.2.3.3 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18-19页 |
2.1.1 地理概况 | 第18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18-19页 |
2.2 资源概况 | 第19-20页 |
2.2.1 植被 | 第19页 |
2.2.2 动物 | 第19页 |
2.2.3 土壤 | 第19-20页 |
2.2.4 水文 | 第20页 |
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20-25页 |
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2.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3.2.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3.1 样地设置 | 第22页 |
3.3.2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3.3.2.1 植物生物量 | 第22-23页 |
3.3.2.2 土样 | 第23页 |
3.3.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3.3.1 SMB-C和SMB-N的测定 | 第23页 |
3.3.3.2 有机碳的测定 | 第23-24页 |
3.3.3.3 全N、P、K的测定 | 第24-25页 |
3.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4.1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35页 |
4.1.1 植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28页 |
4.1.1.1 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4.1.1.2 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4.1.1.3 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7-28页 |
4.1.2 植物生物量有机碳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4.1.3 植物生物量全N、P、K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9-34页 |
4.1.3.1 生物量全N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4.1.3.2 生物量全P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4.1.3.3 生物量全K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4.1.4 植物生物量与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4.2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5-38页 |
4.2.1 尕海湿地SMB-C和SMB-N随退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5-37页 |
4.2.2 尕海湿地SMB-C和SMB-N随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7页 |
4.2.3 尕海湿地SMB-C和SMB-N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4.3 尕海湿地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9-45页 |
5.1 讨论 | 第39-43页 |
5.1.1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的积累作用 | 第39-40页 |
5.1.2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的养分变化 | 第40页 |
5.1.3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和碳氮比例 | 第40-41页 |
5.1.4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SMB-C和SMB-N的变化 | 第41-42页 |
5.1.5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相关关系 | 第42-43页 |
5.2 结论 | 第43-45页 |
6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