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1.2 PAPR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峰均比抑制算法的评价准则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OFDM信号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理论基础 | 第24-40页 |
2.1 OFDM信号峰均比概述 | 第24-29页 |
2.1.1 OFDM系统调制解调原理 | 第24-26页 |
2.1.2 峰均比 | 第26-28页 |
2.1.3 功放的非线性影响 | 第28-29页 |
2.2 典型PAPR抑制技术 | 第29-33页 |
2.2.1 预畸变类 | 第29-31页 |
2.2.2 编码类 | 第31页 |
2.2.3 概率类 | 第31-33页 |
2.3 TR技术抑制PAPR | 第33-39页 |
2.3.1 传统的TR算法 | 第33-35页 |
2.3.2 算法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35-36页 |
2.3.3 算法的PAPR分析 | 第36-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联合智能梯度映射ACE的最小平方估计TR算法 | 第40-58页 |
3.1 基于Clipping的TR算法 | 第40-43页 |
3.2 SgpACE-LsaTR联合算法 | 第43-50页 |
3.2.1 新算法的描述 | 第43-48页 |
3.2.2 新算法的理论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3.3.1 PAPR性能仿真 | 第50-53页 |
3.3.2 BER性能仿真 | 第53-56页 |
3.3.3 PSD性能仿真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改进的基于限幅噪声比的TR峰均比抑制技术 | 第58-70页 |
4.1 基于实基带信号Active-set的TR算法 | 第58-59页 |
4.2 新算法Lsa-ScrTR | 第59-62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4.3.1 PAPR性能仿真 | 第62-65页 |
4.3.2 BER性能仿真 | 第65-67页 |
4.3.3 PSD性能仿真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1. 基本情况 | 第80页 |
2. 教育背景 | 第80页 |
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