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作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0-12页 |
1.1.1 抗虫基因 | 第10-11页 |
1.1.2 抗除草剂基因 | 第11-12页 |
1.2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作物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 | 第12-15页 |
1.2.1 抗虫基因 | 第12-14页 |
1.2.2 抗除草剂基因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DBN9936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处理及小区设计 | 第17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19-28页 |
2.2.1 田间节肢动物主要类群和功能群 | 第19-21页 |
2.2.2 节肢动物丰富度变化 | 第21-22页 |
2.2.3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22-23页 |
2.2.4 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变化 | 第23-24页 |
2.2.5 节肢动物群落均匀性变化 | 第24-25页 |
2.2.6 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 | 第25-26页 |
2.2.7 玉米穗期钻蛀类害虫危害评价 | 第26-27页 |
2.2.8 玉米植株上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的发生动态 | 第27-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C0010.1.1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29-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1.2 实验处理及小区设计 | 第29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9-38页 |
3.2.1 田间节肢动物主要类群和功能群 | 第29-31页 |
3.2.2 节肢动物丰富度变化 | 第31-32页 |
3.2.3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32-33页 |
3.2.4 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变化 | 第33-34页 |
3.2.5 节肢动物群落均匀性变化 | 第34-35页 |
3.2.6 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 | 第35-36页 |
3.2.7 玉米穗期钻蛀类害虫危害评价 | 第36-37页 |
3.2.8 玉米植株上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的发生动态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DBN9868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5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4.1.2 实验处理及小区设计 | 第3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39-48页 |
4.2.1 田间节肢动物主要类群和功能群 | 第39-41页 |
4.2.2 节肢动物丰富度变化 | 第41-42页 |
4.2.3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42-44页 |
4.2.4 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变化 | 第44-45页 |
4.2.5 节肢动物群落均匀性变化 | 第45-46页 |
4.2.6 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 | 第46-47页 |
4.2.7 玉米穗期钻蛀类害虫危害评价 | 第47页 |
4.2.8 玉米植株上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的发生动态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 第50-55页 |
5.1 讨论 | 第50-53页 |
5.1.1 转基因玉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2 影响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因素 | 第51-52页 |
5.1.3 主要害虫和次生害虫的种群波动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