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国外钢筋骨架机发展现况 | 第12-13页 |
1.3 国内钢筋骨架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1.3.1 国内钢筋骨架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钢筋骨架机发展趋势 | 第15页 |
1.3.3 国内钢筋骨架机端部支撑的概况 | 第15-16页 |
1.4 适用于产品创新的理论及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1.4.1 创新的定义 | 第16-17页 |
1.4.2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的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TRIZ的机械产品开发 | 第20-2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TRIZ简介 | 第20-22页 |
2.2.1 何为TRIZ | 第20页 |
2.2.2 TRIZ经典理论体系 | 第20-21页 |
2.2.3 TRIZ理论的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2.3 TRIZ解决问题的流程 | 第22-23页 |
2.4 TRIZ与机械产品开发 | 第23-24页 |
2.4.1 机械产品开发 | 第23-24页 |
2.5 客户目标需求研究 | 第24-26页 |
2.5.1 客户需求与产品特征关系 | 第25页 |
2.5.2 客户需求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型钢筋骨架机产品信息模型构建与设计目标 | 第27-4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基于TRIZ的产品信息模型的构建与产品设计目标 | 第27-33页 |
3.2.1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 第27-30页 |
3.2.2 产品信息模型构建 | 第30-33页 |
3.3 基于TRIZ的新型钢筋骨架机端部支撑的产品信息模型构建与设计原则 | 第33-48页 |
3.3.1 新型钢筋骨架机端部支撑的进化路线 | 第33-38页 |
3.3.2 新型钢筋骨架机端部支撑成熟度分析 | 第38-43页 |
3.3.3 基于TRIZ的端部支撑的PLM产品信息模型构建 | 第43-47页 |
3.3.4 端部支撑的设计目标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新型钢筋骨架机端部支撑创新方案的提出与选择 | 第49-6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纵筋端部支架关键技术与矛盾分析 | 第49页 |
4.3 可调全尺寸纵筋端部支架 | 第49-53页 |
4.3.1 基于动态性法则的滑动式纵筋定位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4.3.2 四连杆压紧式纵筋锁紧机构 | 第50-51页 |
4.3.3 样机试制 | 第51-53页 |
4.4 多模板可调式纵筋端部支架 | 第53-57页 |
4.4.1 基于多用性原理的多模板可调式纵筋定位装置的设计 | 第53-55页 |
4.4.2 基于成熟度技术分析与预测的把手式纵筋锁紧机构选择与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4.4.3 样机试制 | 第56-57页 |
4.5 气动可调全尺寸纵筋端部支架 | 第57-68页 |
4.5.1 基于提高理想度法则的导轨式全尺寸纵筋定位装置的设计 | 第57-60页 |
4.5.2 基于发明原理的气动式纵筋锁紧机构动力装置的选择 | 第60-61页 |
4.5.3 电磁阀的选择与工作原理 | 第61-63页 |
4.5.4 基于完备性法则的气动机械手工作过程研究 | 第63-64页 |
4.5.5 气动纵筋锁紧装置整体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 第64-65页 |
4.5.6 基于协调性法则纵筋夹头的设计 | 第65-66页 |
4.5.7 基于嵌套原理的端部支架子系统关联设计 | 第66-68页 |
4.5.8 样机试制 | 第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