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及可视化平台 | 第13-25页 |
2.1 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 | 第13-15页 |
2.1.1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获取 | 第13-14页 |
2.1.2 建筑物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 | 第14页 |
2.1.3 纹理数据的获取 | 第14-15页 |
2.2 地物三维建模 | 第15-17页 |
2.2.1 建筑物建模 | 第15-16页 |
2.2.2 道路建模 | 第16页 |
2.2.3 植被建模 | 第16页 |
2.2.4 LOD模型技术 | 第16-17页 |
2.3 城市三维可视化平台 | 第17-19页 |
2.3.1 国际主流工具 | 第18-19页 |
2.3.2 国内三维GIS工具 | 第19页 |
2.4 Esri CityEngine | 第19-25页 |
2.4.1 CityEngine的技术优势 | 第20-23页 |
2.4.2 CityEngine规则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CityEngine的三维建模设计与实现 | 第25-42页 |
3.1 建筑物 | 第25-34页 |
3.1.1 构建建筑物一般原理和过程 | 第25-28页 |
3.1.2 为建筑物贴纹理 | 第28-30页 |
3.1.3 建筑顶面操作 | 第30-33页 |
3.1.4 制作建筑物的LOD模型 | 第33-34页 |
3.2 静态模型 | 第34-35页 |
3.3 道路建模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35-39页 |
3.3.1 建模原理 | 第35-36页 |
3.3.2 道路参数化建模 | 第36-39页 |
3.4 地面及附属物 | 第39-40页 |
3.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实验应用及分析 | 第42-60页 |
4.1 实验区概况 | 第42页 |
4.2 实验过程与结果 | 第42-57页 |
4.2.1 数据准备与处理 | 第42-47页 |
4.2.2 建筑三维建模 | 第47-50页 |
4.2.3 道路及附属物三维建模 | 第50-53页 |
4.2.4 绿化带及水面建模 | 第53-55页 |
4.2.5 生成三维效果及功能 | 第55-57页 |
4.3 数字城市模型与ArcGIS结合 | 第57-58页 |
4.4 场景的发布与浏览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总结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