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5-8页 |
| 一、民间童话式人物形象 | 第8-15页 |
| 1、真善美的形象 | 第8-12页 |
| 2、丑与恶的形象 | 第12-15页 |
| 二、民间童话式表现手法 | 第15-23页 |
| 1、拟人 | 第15-17页 |
| 2、夸张 | 第17-19页 |
| 3、怪诞 | 第19-20页 |
| 4、变形 | 第20-23页 |
| 三、民间童话式叙事形态 | 第23-28页 |
| 1、民间童话式的开头 | 第23-24页 |
| 2、“三段式”的叙事模式 | 第24-27页 |
| 3、大团圆式的结局 | 第27-28页 |
| 四、民间童话色彩的成因 | 第28-36页 |
| 1、以善为美的佛教信仰 | 第28-30页 |
| 2、佛苯之争的历史映射 | 第30-32页 |
| 3、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 | 第32-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