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二)前提的批判 | 第12-15页 |
(三)理论的自觉 | 第15-16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一、社科法学何以可能及其理论界限 | 第17-38页 |
(一)社科法学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法律前理解必要构成 | 第19-24页 |
(二)社科法学的理论边界之一:必须恪守规范与事实的二分 | 第24-29页 |
(三)社科法学研究构成了立法所必要的事实性前提 | 第29-31页 |
(四)社科法学的理论边界之二: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理论鸿沟 | 第31-35页 |
(五)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区隔与关联 | 第35-38页 |
二、社科法学的前提揭示及其外部发展 | 第38-62页 |
(一)社科法学理论前提的反思 | 第38-43页 |
(二)社科法学的理论偏见:为法教义学正名 | 第43-48页 |
(三)迈向文化研究的社科法学 | 第48-55页 |
(四)面向立法的社科法学 | 第55-62页 |
三、社科法学的未竟之业及其内在超越 | 第62-109页 |
(一)社科法学兴起的背景 | 第62-75页 |
(二)社科法学的法哲学基础 | 第75-78页 |
(三)社科法学的学术范式总结:法律关系范式 | 第78-97页 |
(四)权利交互性理论:中国法理学理论重构的一种方案 | 第97-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24-126页 |
后记 | 第126-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