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山羊论文

多组学研究揭示山羊高海拔适应性及产绒性状分子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6页
    1.1 基因组时代山羊基因组研究进展第13-22页
        1.1.1 山羊的起源第13页
        1.1.2 山羊的基因组学研究第13-14页
        1.1.3 山羊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4-15页
        1.1.4 山羊绒毛性状研究第15-17页
        1.1.5 山羊产奶性状研究第17-19页
        1.1.6 山羊毛色和皮肤色素沉着相关研究第19页
        1.1.7 山羊繁殖性状相关研究第19-20页
        1.1.8 山羊其他性状的研究第20-22页
    1.2 高海拔适应性研究进展第22-28页
        1.2.1 高海拔适应性与生理生化特征第22-23页
        1.2.2 线粒体及线粒体基因组与高海拔适应第23-24页
        1.2.3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高海拔适应性第24-25页
        1.2.4 基因表达芯片与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研究高海拔适应性第25-26页
        1.2.5 高海拔适应性的群体遗传学研究第26-27页
        1.2.6 绒山羊及其高海拔适应性研究第27-28页
    1.3 长链非编码RNA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第28-34页
        1.3.1 lincRNA的鉴定第28-30页
        1.3.2 lincRNA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第30-31页
        1.3.3 lincRNA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第31-34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1.5 技术路线第35-36页
第二章 外显子组测序揭示山羊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第36-57页
    2.1 前言第36-3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2.2.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2.2.2 主要设备及试剂第38页
        2.2.3 基因组DNA提取以及质量检测第38-39页
        2.2.4 外显子区域捕获及过滤第39页
        2.2.5 SNP检测第39-40页
        2.2.6 采用Global F_(ST)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40页
        2.2.7 高、低海拔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分析第40页
        2.2.8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40-41页
        2.2.9 候选SNP位点的分型以及EPAS1基因的分析第41页
        2.2.10 GO富集分析第41页
        2.2.11 数据链接第4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1-54页
        2.3.1 外显子组混池测序第41-44页
        2.3.2 六个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分析(Global F_(ST)分析)第44-47页
        2.3.3 高、低海拔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47-50页
        2.3.4 扩大群体验证以及EPAS1基因中的非同义突变位点第50-54页
    2.4 讨论第54-57页
        2.4.1 中国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第54页
        2.4.2 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54页
        2.4.3 心血管系统相关基因与山羊高海拔适应第54-55页
        2.4.4 EPAS1基因与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第55-57页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山羊lincRNA及其在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第57-74页
    3.1 前言第57-5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3.2.1 样品采集第58页
        3.2.2 主要设备及试剂第58-59页
        3.2.3 RNA提取、质量检测和测序第59页
        3.2.4 公共数据库的RNA-seq数据集第59页
        3.2.5 RNA-seq数据的比对、组装以及lincRNA的鉴定第59-60页
        3.2.6 组织特异性lincRNA的鉴定第60页
        3.2.7 毛囊生长周期中皮肤内lincRNA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第60-61页
        3.2.8 聚类分析第61页
        3.2.9 GO富集分析第61页
        3.2.1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RNA-seq的结果进行验证第61-6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2-72页
        3.3.1 全基因组范围鉴定山羊lincRNA第62-63页
        3.3.2 山羊linc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63-65页
        3.3.3 lincRNA在皮肤组织中的时间特异性表达第65-69页
        3.3.4 基于共表达模块和时空特异性表达预测lincRNA的功能第69-72页
    3.4 讨论第72-74页
第四章 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山羊的高海拔适应性和产绒性状第74-103页
    4.1 前言第74-7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5-81页
        4.2.1 材料第75-76页
        4.2.2 主要设备及试剂第76-77页
        4.2.3 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的获取第77页
        4.2.4 基因组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第77页
        4.2.5 连续纯合片段分析第77页
        4.2.6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77页
        4.2.7 群体遗传特征分析第77-78页
        4.2.8 受选择基因组区域或关键基因的鉴定第78-79页
        4.2.9 选择信号区域基因注释与调控网络分析第79页
        4.2.10 西藏绒山羊-辽宁绒山羊肺脏和心肌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第79页
        4.2.11 FGF5基因座位的扩大群体验证第79页
        4.2.12 FGF5基因座位的细胞水平验证第79-8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81-99页
        4.3.1 基因组变异第81-83页
        4.3.2 群体基因组学分析第83-84页
        4.3.3 系统进化树分析第84-85页
        4.3.4 Admixture分析第85页
        4.3.5 群体历史和基因渗入分析第85-86页
        4.3.6 高海拔适应性选择信号分析以及转录组分析第86-97页
        4.3.7 产绒性状的信号筛选及FGF5基因座位验证第97-99页
    4.4 讨论第99-103页
第五章 全文讨论第103-106页
    5.1 山羊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第103-104页
    5.2 绒山羊产绒性状分子机制探讨第104-10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6-107页
    6.1 结论第106页
    6.2 创新点第106页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31页
附录第131-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作者简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黄素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下一篇:不同尾型绵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拷贝数变异及选择信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