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及选址评价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城市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第10-11页
        1.2.2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方法第11-12页
        1.2.3 物流园区选址评价方法第12-13页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物流园区及其规划理论概述第16-25页
    2.1 物流园区概述第16-21页
        2.1.1 物流园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第16页
        2.1.2 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第16-17页
        2.1.3 物流园区的类型划分第17-18页
        2.1.4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第18-21页
    2.2 物流园区规划理论概述第21-24页
        2.2.1 物流园区规划原则第21-22页
        2.2.2 物流园区规划程序和内容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研究第25-42页
    3.1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的总体思路第25页
    3.2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第25-31页
        3.2.1 物流量的概念第25-26页
        3.2.2 物流量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3.2.3 区域物流预测方法第27-31页
    3.3 区域内单个物流园区物流量分摊第31-33页
        3.3.1 进入物流园区的物流量计算第31-32页
        3.3.2 区域内单个物流园区物流量分摊模型第32页
        3.3.3 分摊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第32-33页
    3.4 区域内单个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第33-41页
        3.4.1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原则第33-34页
        3.4.2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方法第34-40页
        3.4.3 各类方法分析总结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物流园区选址评价研究第42-49页
    4.1 物流园区选址原则第42-43页
    4.2 物流园区选址影响因素分析第43页
    4.3 物流园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3-46页
        4.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43-44页
        4.3.2 物流园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44-45页
        4.3.3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分析第45-46页
    4.4 物流园区选址评价方法的选取第46-48页
        4.4.1 层次分析法第47-48页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研究成果实例应用第49-66页
    5.1 合肥市S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背景分析第49-51页
        5.1.1 国家及地区物流业宏观政策概况第49-50页
        5.1.2 合肥市城市物流特点分析第50-51页
    5.2 合肥市城市货运量预测第51-57页
        5.2.1 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第51-53页
        5.2.2 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第53-56页
        5.2.3 组合预测法预测第56-57页
    5.3 合肥市S物流园区货运量分摊第57-59页
        5.3.1 合肥市进入物流园区作业的货运量计算第57页
        5.3.2 合肥市S物流园区货运量分摊第57-59页
    5.4 合肥市S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第59-61页
    5.5 合肥市S物流园区选址评价第61-65页
        5.5.1 项目选址预选地块情况分析第61-62页
        5.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第62-63页
        5.5.3 模糊综合评价第63-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尼油砂热解微观行为及其减压热解特性对比研究
下一篇:补肾利湿汤治疗男性不育畸形精子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