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者行为有序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一、志愿者 | 第14-15页 |
二、志愿者组织 | 第15-16页 |
三、志愿服务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政府失灵理论 | 第17-18页 |
二、志愿失灵理论 | 第18-20页 |
三、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理论 | 第20-21页 |
四、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志愿者行为无序性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我国志愿者行为无序的基本表现 | 第23-29页 |
一、志愿者行为的潮汐性 | 第23-25页 |
二、志愿者行为的盲目性 | 第25-26页 |
三、志愿者行为的混乱性 | 第26-27页 |
四、志愿者行为的低效性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志愿者行为无序性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晚且发展不平衡 | 第29页 |
二、志愿者组织数量激增但服务层级低 | 第29-31页 |
三、政府管理模式滞后且低效 | 第31-33页 |
四、志愿者服务热情高但综合素质低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改善我国志愿者行为有序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36-54页 |
第一节 借鉴西方经验,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 | 第36-41页 |
一、完善志愿者招募选拔制度 | 第36-37页 |
二、完善志愿者评估激励制度 | 第37页 |
三、引入现代化培训机制 | 第37-41页 |
第二节 转变现有模式,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41-45页 |
一、加强对NGO的立法保障工作 | 第42-43页 |
二、降低NGO登记注册门槛 | 第43页 |
三、放开双重管理体制对NGO的限制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 | 第45-51页 |
一、设置专门机构统筹志愿者组织管理事务 | 第46-47页 |
二、建立“身份确认制” | 第47-48页 |
三、构建志愿者人才数据库 | 第48-49页 |
四、建立“任务清单制” | 第49-50页 |
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50-51页 |
第四节 灵活运用资源,提倡志愿者服务三原则 | 第51-54页 |
一、“就近优先”原则 | 第52页 |
二、“专业优先”原则 | 第52-53页 |
三、“经验优先”原则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