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2.1 超临界二氧化碳概述 | 第11-13页 |
2.1.1 超临界二氧化碳特点 | 第11-12页 |
2.1.2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应用 | 第12-13页 |
2.1.3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局限性 | 第13页 |
2.2 CO_2乳化剂 | 第13-27页 |
2.2.1 CO_2乳化剂简介 | 第13-15页 |
2.2.2 商业化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评估 | 第15-18页 |
2.2.3 含氟类CO_2乳化剂 | 第18-19页 |
2.2.4 含硅类CO_2乳化剂 | 第19页 |
2.2.5 新型CO_2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2.2.6 C/W乳液体系的表征 | 第23-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亲水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1.2 RAFT试剂S-(1-甲基-4-羟基乙酸乙酯)O-乙基二硫代碳酸酯的合成 | 第29-30页 |
3.1.3 RAFT溶液聚合合成大分子引发剂PVAc-Br和PVAc-alt-PDBM-Br | 第30-31页 |
3.1.4 ATRP溶液聚合合成PVAc-b-PDMAEMA和PVAc-alt-PDBM-b-PDMAEMA | 第31-32页 |
3.1.5 产物表征 | 第3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3.2.1 RAFT聚合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3.2.2 ATRP聚合反应机理 | 第33-34页 |
3.2.3 双官能团RAFT试剂及亲CO_2端PVAc-Br和PVAc-alt-PDBM-Br的合成 | 第34-36页 |
3.2.4 表面活性剂PVAc-b-PDMAEMA和PVAc-alt-PDBM-b-PDMAEMA的合成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构建乳液的效果 | 第40-5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4.1.1 乳液简介 | 第41-42页 |
4.1.2 表面活性剂构建C/W乳液 | 第42-43页 |
4.1.3 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测试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2.1 表面活性剂亲水端与亲CO_2端聚合度不同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表面活性剂亲CO_2端不同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3 表面活性剂亲CO_2端不同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以聚乙二醇为亲水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51-59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5.1.2 大分子RAFT试剂PEG-X的合成 | 第52页 |
5.1.3 两亲性表面活性剂PVAc-alt-PDBM-b-PEG的合成 | 第52-53页 |
5.1.4 产物表征 | 第53页 |
5.1.5 乳液稳定性 | 第5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5.2.1 大分子RAFT试剂PEG-X的合成 | 第53-54页 |
5.2.2 两亲性表面活性剂PVAc-alt-PDBM-b-PEG的合成 | 第54-56页 |
5.2.3 两亲性表面活性剂PVAc-alt-PDBM-b-PEG构建C/W乳液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0页 |
6.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