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 ·受力分析比较的内容 | 第11页 |
| ·施工技术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11页 |
| ·经济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1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总结 | 第11-14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 第11-12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 | 第12-1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总结 | 第14-18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成 | 第15-17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案的计算与分析 | 第19-36页 |
| ·工程背景 | 第19-21页 |
| ·设计要求 | 第21-22页 |
| ·主体结构计算与分析 | 第22-27页 |
| ·设计依据 | 第22页 |
| ·总信息 | 第22-23页 |
| ·坡屋顶结构布置 | 第23-26页 |
| ·整体模型计算结果 | 第26-27页 |
| ·预应力梁的计算 | 第27-32页 |
| ·预应力计算参数信息 | 第27-28页 |
| ·预应力梁的计算内力 | 第28-29页 |
| ·材料参数及梁截面参数 | 第29-30页 |
| ·预应力筋及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 第30-31页 |
| ·使用阶段验算 | 第31-32页 |
| ·预应力梁的配筋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案的计算与分析 | 第36-63页 |
| ·工程背景 | 第36页 |
| ·设计要求 | 第36-37页 |
| ·主结构计算与分析 | 第37-55页 |
| ·设计资料 | 第37页 |
| ·设计依据 | 第37页 |
| ·钢屋架GJ-1 的计算与分析 | 第37-50页 |
| ·钢屋架GJ-2 的计算与分析 | 第50-55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次梁计算 | 第55-59页 |
| ·次梁计算截面 | 第55-56页 |
| ·设计信息 | 第56-57页 |
| ·设计依据 | 第57页 |
| ·截面特性计算 | 第57页 |
| ·使用阶段作用与验算 | 第57-58页 |
| ·抗剪连接件设计 | 第58-59页 |
| ·组合梁荷载效应组合及强度、稳定计算 | 第59页 |
| ·钢结构坡屋顶结构布置及详图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预应力方案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案经济性比较 | 第63-67页 |
| ·预应力结构方案经济性分析 | 第63-64页 |
|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 | 第63-64页 |
| ·措施项目清单计价 | 第64页 |
| ·单位工程费汇总 | 第64页 |
| ·钢结构方案经济性分析 | 第64-66页 |
| ·钢结构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 | 第64-65页 |
| ·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 | 第65-66页 |
| ·单位工程费汇总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预应力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工艺 | 第67-72页 |
| ·预应力结构方案施工工艺 | 第67-69页 |
| ·原材料质量控制 | 第67页 |
| ·预应力钢筋施工工艺 | 第67-68页 |
| ·孔道压浆与封端的施工工艺 | 第68-69页 |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案施工工艺 | 第69-71页 |
| ·钢梁的安装 | 第69页 |
| ·压型板的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