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中空介孔材料第11-16页
        1.2.1 中空介孔材料简介第11-12页
        1.2.2 中空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16页
    1.3 酸碱双功能介孔材料第16-23页
        1.3.1 介孔材料的有机基团修饰第16-19页
        1.3.2 介孔SiO_2分子筛的掺杂第19-20页
        1.3.3 酸碱双功能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5-31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5-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1.2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26页
    2.2 样品的表征和测试第26-29页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7页
        2.2.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7页
        2.2.3 N2吸附-脱附分析第27页
        2.2.4 差热-热重(TGA-DSC)分析第27-28页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28页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28页
        2.2.7 核磁共振谱(NMR)分析第28页
        2.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第28-29页
        2.2.9 元素分析第29页
        2.2.10 高效气相色谱(GC)分析第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1页
        2.3.1 乳液聚合法第29页
        2.3.2 溶胶-凝胶法第29-30页
        2.3.3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方法第30-31页
第3章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制备第31-48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制备第32-36页
        3.2.1 聚苯乙烯模板的制备第33-34页
        3.2.2 单壳层中空介孔Al-SiO_2的制备第34-35页
        3.2.3 双壳层中空介孔Al-SiO_2@SiO_2-NH2的制备第35-36页
    3.3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表征第36-46页
        3.3.1 聚苯乙烯球的表征第37-38页
        3.3.2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XRD表征第38-39页
        3.3.3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N2吸附-脱附表征第39-41页
        3.3.4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红外表征第41-42页
        3.3.5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核磁表征第42-43页
        3.3.6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热重表征第43-44页
        3.3.7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SEM图第44-45页
        3.3.8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TEM图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酸碱双功能介孔SiO_2的催化性能研究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Deacetalization-Knoevenagel反应第49-55页
        4.2.1 实验过程第49-50页
        4.2.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第50-51页
        4.2.3 串联催化反应示意图第51-52页
        4.2.4 不同催化剂的时间曲线第52-53页
        4.2.5 催化剂的流失实验研究第53-54页
        4.2.6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第54-55页
    4.3 Deacetalization-Henry反应第55-57页
        4.3.1 实验过程第55-56页
        4.3.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波振动岩石破坏速率的研究
下一篇:舒兰市东富村采空区地表沉降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