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絮凝动力学及其絮体的特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课题背景第10页
   ·水中有机物和混凝的基础理论第10-13页
     ·水中有机物第11页
     ·混凝的化学基础第11页
     ·混凝过程及絮凝动力学第11-13页
   ·絮体形成动力学及其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絮体的形成与破碎第14-15页
     ·絮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工艺调控第15-16页
     ·絮体强度及其研究方法第16-19页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21-28页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21页
     ·试验试剂第21页
     ·试验仪器第21页
   ·PDA在线监测第21-24页
     ·PDA的功能第21-22页
     ·PDA工作原理第22-24页
     ·FI值的测定第24页
   ·试验方法第24-25页
     ·混凝剂储备液的制备第24页
     ·高岭土/腐殖酸储备液的制备第24页
     ·实验配水第24-25页
     ·混凝实验第25页
   ·分析方法第25-28页
     ·Zeta电位第25页
     ·絮体沉降体积第25页
     ·絮凝指数FI(Flocculation Index)第25-26页
     ·絮体形成速度GR(Growth Rate)第26-27页
     ·絮体强度因子(Strength factor)与恢复因子(Re-growth factor)第27-28页
第三章 絮体形成动力学试验研究第28-41页
   ·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的影响第28-32页
     ·最佳投药量的确定第28-29页
     ·絮体沉降体积的变化第29-30页
     ·絮体形成速度的变化第30-32页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32-33页
   ·水质的影响第33-39页
     ·pH的影响第34-35页
     ·温度的影响第35-37页
     ·浊度的影响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絮体破碎与再絮凝的研究第41-59页
   ·混凝剂投加量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第41-45页
     ·絮体破碎与再絮凝FI曲线变化第41-43页
     ·絮体的强度因子与恢复因子的变化第43-44页
     ·絮体破碎前后剩余浊度的变化第44-45页
   ·水力条件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第45-49页
     ·快速混合时间的影响第46-47页
     ·破碎时间的影响第47-49页
   ·水质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第49-57页
     ·温度的影响第50-52页
     ·腐殖酸浓度的影响第52-53页
     ·浊度的影响第53-55页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一、主要结论第59-60页
 二、建议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碱木质素溶液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