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及框架结构 | 第9-12页 |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 1.3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1.4 框架结构 | 第11-12页 |
| 2 企业年金基金法律关系解析 | 第12-17页 |
| 2.1 企业年金基金主体 | 第12-13页 |
| 2.2 企业年金基金各主体的法律关系 | 第13-15页 |
| 2.3 企业年金基金法律关系的完善建议 | 第15-17页 |
| 2.3.1 参与主体的完善建议 | 第15-16页 |
| 2.3.2 法律关系的完善建议 | 第16-17页 |
| 3 企业年金基金既得受益权法律问题 | 第17-21页 |
| 3.1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既得受益权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7页 |
| 3.2 国外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法律制度研究 | 第17-20页 |
| 3.2.1 国外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法律制度研究 | 第17-19页 |
| 3.2.2 经验总结 | 第19-20页 |
| 3.3 我国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保护的完善建议 | 第20-21页 |
| 3.3.1 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 | 第20页 |
| 3.3.2 建立专门的协商机制 | 第20页 |
| 3.3.3 制定惩罚措施 | 第20-21页 |
| 4 企业年金基金税收优惠法律问题 | 第21-31页 |
| 4.1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 4.1.1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1页 |
| 4.1.2 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 4.2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 | 第22-27页 |
| 4.2.1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分析 | 第22-25页 |
| 4.2.2 国外税收优惠制度研究 | 第25-27页 |
| 4.2.3 经验总结 | 第27页 |
| 4.3 学界观点 | 第27-28页 |
| 4.4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8-31页 |
| 4.4.1 设立试点,逐步推行EET优惠模式 | 第28-29页 |
| 4.4.2 明确企业和职工税收优惠的申请前提 | 第29页 |
| 4.4.3 逐步健全企业年金基金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 | 第29-30页 |
| 4.4.4 完善税收优惠制度的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 5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法律问题 | 第31-41页 |
| 5.1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 5.1.1 我国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31-32页 |
| 5.1.2 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 5.2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 第33-36页 |
| 5.2.1 两种监管模式及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 5.2.2 国外监管制度的研究 | 第34-35页 |
| 5.2.3 经验总结 | 第35-36页 |
| 5.3 学界观点 | 第36-37页 |
| 5.4 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7-41页 |
| 5.4.1 加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法制建设 | 第37-38页 |
| 5.4.2 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机构的协调发展 | 第38-39页 |
| 5.4.3 保障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 | 第39页 |
| 5.4.4 促进非政府监管机制的发展 | 第39-40页 |
| 5.4.5 动态把握我国年金监管力度 | 第40-41页 |
| 6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