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直线旋转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组合式结构 | 第9-11页 |
1.2.1.1 异轴组合 | 第9页 |
1.2.1.2 同轴组合 | 第9-11页 |
1.2.2 螺旋式结构 | 第11-12页 |
1.2.3 磁耦合式结构 | 第12-15页 |
1.2.4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5-16页 |
1.3 直线旋转电机发展方向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2-DOF LRPMSM机理分析 | 第18-2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2-DOF LRPMSM基本结构 | 第18-21页 |
2.2.1 永磁旋转电机 | 第18页 |
2.2.2 圆筒型直线电机 | 第18-19页 |
2.2.3 2-DOF LRPMSM结构及特点 | 第19-21页 |
2.3 2-DOF LRPMSM运行原理分析 | 第21-22页 |
2.4 2-DOF LRPMSM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2.4.1 定子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4.2 转子dq0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2-DOF LRPMSM结构参数设计 | 第26-3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2-DOF LRPMSM主要尺寸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3.2.1 旋转驱动单元主要尺寸计算公式 | 第26页 |
3.2.2 直线驱动单元主要尺寸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3.3 2-DOF LRPMSM设计要求 | 第27-28页 |
3.3.1 2-DOF LRPMSM设计特点 | 第27-28页 |
3.3.2 2-DOF LRPMSM参数要求 | 第28页 |
3.4 2-DOF LRPMSM结构参数设计 | 第28-31页 |
3.5 2-DOF LRPMSM尺寸参数 | 第31-33页 |
3.5.1 2-DOF LRPMSM具体尺寸参数 | 第31-33页 |
3.5.2 2-DOF LRPMSM整体结构 | 第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2-DOF LRPMSM静态特性分析 | 第34-46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电磁场有限元原理 | 第34-36页 |
4.2.1 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原理 | 第34-36页 |
4.2.2 三维电磁场有限元原理 | 第36页 |
4.3 2-DOF LRPMSM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36-43页 |
4.3.1 旋转驱动单元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37-40页 |
4.3.2 直线驱动单元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0-43页 |
4.4 2-DOF LRPMSM三维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3-45页 |
4.4.1 2-DOF LRPMSM三维模型 | 第43-44页 |
4.4.2 2-DOF LRPMSM三维磁场分析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2-DOF LRPMSM齿槽转矩及定位力优化 | 第46-60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旋转驱动单元齿槽转矩优化 | 第46-50页 |
5.2.1 极弧系数 | 第47-48页 |
5.2.2 开辅助槽 | 第48-50页 |
5.3 直线驱动单元定位力优化 | 第50-58页 |
5.3.1 极槽配合 | 第51-54页 |
5.3.2 极弧系数 | 第54-55页 |
5.3.3 定子槽型和端部结构 | 第55-56页 |
5.3.4 端部齿宽度 | 第56-58页 |
5.4 优化后2-DOF LRPMSM性能 | 第58-59页 |
5.4.1 优化后旋转驱动单元性能 | 第58页 |
5.4.2 优化后直线驱动单元性能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