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1 天然彩色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 天然彩色棉产量状况及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 天然彩色棉品质状况及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 磷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18页 |
2.1 磷素对作物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 磷素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第17-18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水培条件下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苗期生长生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磷素的响应 | 第19-32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1.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9页 |
1.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20页 |
1.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1.2.1 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根系形态的差异 | 第20-21页 |
1.2.2 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根系形态对磷胁迫的反应 | 第21-22页 |
1.2.3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根冠比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4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1.2.5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主茎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1.2.6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主茎功能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7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主茎功能叶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26页 |
1.2.8 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主茎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1.2.9 低磷磷胁迫20天后根系与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1.2.10 低磷磷胁迫20天叶片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1.3 结论与讨论 | 第29-32页 |
1.3.1 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1.3.2 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1.3.3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关性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彩色棉与白棉生长生理特征差异及其对磷素的响应 | 第32-7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2页 |
2.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2-34页 |
2.1.3 数据处理及方法 | 第34-3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5-65页 |
2.2.1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三桃个数和比例的影响 | 第35页 |
2.2.2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3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同日铃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4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形态及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2.2.5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主茎功能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9-46页 |
2.2.6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同日铃-叶系统各个器官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46-58页 |
2.2.7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干物质积累及N、P、K养分积累的影响 | 第58-62页 |
2.2.8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62页 |
2.2.9 盛铃期不同处理对棉株主茎功能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2.2.10 各测定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相关性分析 | 第62-65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65-70页 |
2.3.1 不同基因型棉花产量差异及成因分析 | 第65-66页 |
2.3.2 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品质差异及成因分析 | 第66-68页 |
2.3.3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8-69页 |
2.3.4 本研究中的局限性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8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