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基础分析第10-17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存在的现实第10-12页
        一、隐私权的产生与发展第10-11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提出第11-12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存在的法理第12-17页
        一、源于隐私权的本质追求第12-14页
        二、源于隐私权的内涵体现第14-15页
        三、源于隐私领域的误读辩证第15-17页
第二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基本内涵第17-28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界定第17-20页
        一、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涵义第17-20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特点第20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与特定利益的博弈第20-28页
        一、公共场所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第21-23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与自担风险原则第23-25页
        三、公共场所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第25-28页
第三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侵权救济第28-38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隐私侵权行为的性质第28-29页
        一、属于侵扰他人安宁的侵权行为第28-29页
        二、属于精神性质的侵扰行为第29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侵权行为的具体类型第29-32页
        一、跟踪、盯梢行为第30页
        二、偷拍、偷录行为第30-31页
        三、电子监控行为第31-32页
    第三节 公共场所隐私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第32-35页
        一、加害行为是令理性人高度反感的行为第32-34页
        二、侵扰了他人在公共场所的精神安宁第34页
        三、精神的不安是由于他人的侵扰造成的第34页
        四、侵扰行为是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为之第34-35页
    第四节 公共场所隐私侵权行为免责事由第35-36页
        一、受害人同意第35页
        二、公共利益第35页
        三、不可抗力第35-36页
    第五节 公共场所隐私侵权的责任承担第36-38页
        一、停止侵害第36页
        二、赔偿损失第36页
        三、消除影响第36-37页
        四、赔礼道歉第37-38页
第四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考量第38-42页
    第一节 国外相关经验第38-39页
        一、美国的经验第38页
        二、德国的经验第38-39页
    第二节 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思考第39-42页
        一、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第39-40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思考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克强总理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2013-2015)模拟口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铝基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活塞销座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