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内涵及在我国的确立 | 第10-16页 |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内涵 | 第10-13页 |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具体构建 | 第13-15页 |
(三)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如实回答义务之间的矛盾 | 第15-16页 |
二、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 | 第16-19页 |
(一) 职务犯罪侦查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职务犯罪侦查的特点 | 第17-19页 |
三、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对职务犯罪侦查的积极影响 | 第19-20页 |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消极影响 | 第20-21页 |
1、相较于普通刑事案件,涉嫌职务类犯罪嫌疑人多具有强有力的反侦查能力 | 第20页 |
2、职务犯罪侦查突破多依赖于审讯策略适时运用 | 第20页 |
3、职务类犯罪嫌疑人更易在审查起诉、法庭审判阶段翻供,相较于普通刑事案件其言词证据采信度较低 | 第20-21页 |
四、职务犯罪侦查适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应对措施 | 第21-29页 |
(一) 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培训,提升侦查能力 | 第21-22页 |
(二) 与时俱进开拓办案思路,拓展侦查视野,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技术侦查权 | 第22-23页 |
(三) 积极改进侦查工作方式 | 第23页 |
(四) 科学合理运用侦查策略 | 第23-24页 |
(五) 加强并完善同步录音录像工作 | 第24-26页 |
(六) 建立鼓励犯罪嫌疑人积极供述的制度 | 第26-27页 |
(七) 完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适用范围、条件的设定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著作类 | 第31-32页 |
论文类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