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的结构和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含义 | 第11-12页 |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与证明权的关系 | 第11-12页 |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与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关系 | 第12页 |
第二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收集制度的价值 | 第12-16页 |
一、体现诉讼实体公正 | 第12-13页 |
二、体现诉讼程序公正 | 第13-14页 |
三、保障诉讼效益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现状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6-18页 |
一、1982年确立人民法院为主体的证据收集制度 | 第16页 |
二、1991年明确人民法院与当事人收集制度的权限划分 | 第16-17页 |
三、2001年限制人民法院主动收集证据的范围 | 第17页 |
四、2013年细化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 | 第17-18页 |
五、2015年限制人民法院依申请的证据收据范围 | 第18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18-20页 |
一、当事人证据收集方向受限 | 第18-19页 |
二、当事人证据收集手段匮乏 | 第19-20页 |
三、当事人收集的证据采信难 | 第20页 |
第三节 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利缺乏保障的原因 | 第20-24页 |
一、传统诉讼模式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片面追求客观真实的认识论 | 第21-22页 |
三、重实体、轻程序的诉讼传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建议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域外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4-29页 |
一、美国证据调查程序 | 第24-25页 |
二、英国书证开示程序 | 第25-26页 |
三、德国文书命令申请程序 | 第26-27页 |
四、日本文书提出命令程序 | 第27-28页 |
五、法国准备程序法官制度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完善的路径 | 第29-38页 |
一、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观念更新 | 第30-33页 |
二、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33-34页 |
三、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救济机制 | 第34-35页 |
四、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保障措施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