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 | 第14-29页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2.2 PPP模式的相关知识 | 第16-20页 |
2.2.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2 PPP模式的主要交易模式 | 第17-20页 |
2.3 PPP模式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 第20-24页 |
2.3.1 PPP模式的主要优点 | 第20-22页 |
2.3.2 PPP模式的主要缺点 | 第22-24页 |
2.4 PPP模式应用情况 | 第24-27页 |
2.4.1 PP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 第24-25页 |
2.4.2 PPP模式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 第25-27页 |
2.5 商业银行参与PPP模式的大致情况 | 第27-29页 |
2.5.1 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参与度 | 第28页 |
2.5.2 商业银行参与PPP模式的大致方式 | 第28页 |
2.5.3 商业银行参与PPP模式的风险考虑 | 第28-29页 |
第3章 成都地铁18号线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5页 |
3.1 成都地铁18号线的相关情况 | 第29-32页 |
3.1.1 成都地铁18号线线路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3.1.2 成都地铁18号建设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3.1.3 成都地铁18号线的投资估算 | 第31-32页 |
3.2 成都地铁18号线实施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5页 |
3.2.1 成都地铁18号线实施PPP模式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3.2.2 成都地铁18号线实施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机会和方式 | 第35-47页 |
4.1 成都地铁18号线PPP模式的投融资模式 | 第35-39页 |
4.1.1 A/B划分PPP模式 | 第35-36页 |
4.1.2 整体PPP模式 | 第36-37页 |
4.1.3 PPP运作模式建议 | 第37-39页 |
4.2 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机会和方式 | 第39-47页 |
4.2.1 商业银行信用环境的改变 | 第40-41页 |
4.2.2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机会 | 第41-43页 |
4.2.3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方式 | 第43-47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 第47-57页 |
5.1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收益 | 第47-50页 |
5.1.1 商业银行参与该项目的收益来源 | 第47-48页 |
5.1.2 商业银行参与该项目的具体收益 | 第48-50页 |
5.2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可能遭遇的风险 | 第50-53页 |
5.2.1 来自于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 | 第51-52页 |
5.2.2 来自于政府的风险 | 第52页 |
5.2.3 来自于社会资本方的风险 | 第52页 |
5.2.4 来自于其他方面的风险 | 第52-53页 |
5.3 对商业银行参与18号线PPP项目的建议 | 第53-55页 |
5.3.1 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识别控制能力 | 第53页 |
5.3.2 综合考察政府的信用和实力 | 第53-54页 |
5.3.3 选择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方作为PPP项目合作伙伴 | 第54页 |
5.3.4 加强自身参与项目的主动性、拓宽业务范围 | 第54-55页 |
5.4 对商业银行在我国未来发展前景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