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3-33页 |
1.1. 昆虫迁飞概述 | 第23-24页 |
1.2. 昆虫迁飞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1.2.1. 传统研究手段 | 第24页 |
1.2.2. 昆虫雷达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1.3. 迁飞昆虫学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1.3.1. 迁飞类群划分 | 第27-28页 |
1.3.2. 群体起飞现象 | 第28-29页 |
1.3.3. 聚焦成层现象 | 第29-30页 |
1.3.4. 共同定向现象 | 第30-3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1.5.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2-3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章 跨海迁飞昆虫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 第33-8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2.1.1. 研究地点 | 第33-34页 |
2.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34-35页 |
2.1.3. 气象要素设定 | 第35页 |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7-80页 |
2.2.1. 群落结构 | 第37-57页 |
2.2.2. 最优时间格局 | 第57-66页 |
2.2.3. 季节性波动 | 第66-73页 |
2.2.4. 天敌伴迁行为 | 第73-80页 |
2.3. 讨论 | 第80-83页 |
第三章 稻纵卷叶螟跨海迁飞的雷达观测及轨迹分析 | 第83-11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7页 |
3.1.1. 研究地点 | 第83-84页 |
3.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84页 |
3.1.3. 卵巢解剖 | 第84页 |
3.1.4. 昆虫雷达观测 | 第84-85页 |
3.1.5. 气象和地图资料 | 第85-86页 |
3.1.6. 种群数量与气象要素关联度分析 | 第86页 |
3.1.7. 空中密度的GM(1,N)模型分析 | 第86-87页 |
3.1.8. 迁飞轨迹分析 | 第87页 |
3.1.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8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87-113页 |
3.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87-89页 |
3.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89-93页 |
3.2.3. 高空行为参数 | 第93-98页 |
3.2.4. 空中密度与气象要素间的GM(1,N)模型分析 | 第98-101页 |
3.2.5. 轨迹分析 | 第101-106页 |
3.2.6. 预警信息系统的初步构建 | 第106-113页 |
3.3. 讨论 | 第113-116页 |
第四章 绿盲蝽跨海迁飞的雷达观测 | 第116-12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117页 |
4.1.1. 研究地点 | 第117页 |
4.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17页 |
4.1.3. 卵巢解剖 | 第117页 |
4.1.4. 昆虫雷达观测 | 第117页 |
4.1.5. 近地面和低空气象数据 | 第117页 |
4.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1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7页 |
4.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17-120页 |
4.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20-123页 |
4.2.3. 典型迁飞事件及雷达目标识别 | 第123-125页 |
4.2.4. 飞行高度和定向方位 | 第125-127页 |
4.3. 讨论 | 第127-129页 |
第五章 斜纹夜蛾跨海迁飞的雷达观测 | 第129-14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30页 |
5.1.1. 研究地点 | 第130页 |
5.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30页 |
5.1.3. 卵巢解剖 | 第130页 |
5.1.4. 昆虫雷达观测 | 第130页 |
5.1.5. 近地面和低空气象数据 | 第130页 |
5.1.6. 数据正理与统计分析 | 第13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30-140页 |
5.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30-133页 |
5.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33-135页 |
5.2.3. 典型迁飞事件及雷达目标识别 | 第135-138页 |
5.2.4. 位移和定向方位 | 第138-140页 |
5.3. 讨论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二点委夜蛾跨海迁飞生物学与种群动态监测 | 第141-149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42页 |
6.1.1. 研究地点 | 第142页 |
6.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42页 |
6.1.3. 卵巢解剖 | 第142页 |
6.1.4. 碳同位素分析 | 第142页 |
6.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4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42-147页 |
6.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42-144页 |
6.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44-146页 |
6.2.3. 碳同位素分析 | 第146-147页 |
6.3. 讨论 | 第147-149页 |
第七章 银锭夜蛾跨海迁飞生物学与种群动态监测 | 第149-158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150页 |
7.1.1. 研究地点 | 第150页 |
7.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50页 |
7.1.3. 卵巢解剖 | 第150页 |
7.1.4. 碳同位素分析 | 第150页 |
7.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50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150-157页 |
7.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50-152页 |
7.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52-156页 |
7.2.3. 碳同位素分析 | 第156-157页 |
7.3. 讨论 | 第157-158页 |
第八章 小菜蛾跨海迁飞生物学与种群动态监测 | 第158-165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159页 |
8.1.1. 研究地点 | 第159页 |
8.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59页 |
8.1.3. 卵巢解剖 | 第159页 |
8.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59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159-164页 |
8.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59-161页 |
8.2.2.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61-164页 |
8.3. 讨论 | 第164-165页 |
第九章 甜菜夜蛾跨海迁飞生物学与种群动态监测 | 第165-176页 |
9.1. 材料与方法 | 第165-166页 |
9.1.1. 研究地点 | 第165页 |
9.1.2. 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 | 第165页 |
9.1.3. 卵巢解剖 | 第165-166页 |
9.1.4. 气象数据 | 第166页 |
9.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66页 |
9.2. 结果与分析 | 第166-174页 |
9.2.1. 年际性和季节性种群动态 | 第166-168页 |
9.2.2. 气流场与甜菜夜蛾迁飞 | 第168-171页 |
9.2.3. 性别比例、交配率和卵巢发育 | 第171-174页 |
9.3. 讨论 | 第174-176页 |
第十章 全文总结 | 第176-178页 |
10.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76-177页 |
10.2. 工作展望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作者简介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