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 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 1.1 前言 | 第7页 |
| 1.2 锰矿资源状况 | 第7-11页 |
| 1.2.1 世界锰矿资源状况 | 第7-9页 |
| 1.2.2 我国锰矿资源状况 | 第9-11页 |
| 1.3 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 | 第11-19页 |
| 1.3.1 焙烧-还原浸出工艺 | 第11-14页 |
| 1.3.2 直接还原浸出工艺 | 第14-19页 |
| 1.4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1.4.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9页 |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矿样的理化性能分析 | 第21-32页 |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 2.2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 | 第22-25页 |
| 2.2.1 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 2.2.2 实验方案 | 第23-25页 |
| 2.3 锰浸出率的测定与计算 | 第25-26页 |
| 2.4 矿样的理化性能分析 | 第26-32页 |
| 2.4.2 矿样的XRD图谱分析 | 第27页 |
| 2.4.3 矿样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7-30页 |
| 2.4.4 矿样的热重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还原浸出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32-46页 |
| 3.1 MN-H_2O系电势-PH图 | 第32-34页 |
| 3.2 浸出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34-37页 |
| 3.2.1 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35-36页 |
| 3.2.2 酸浸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36-37页 |
| 3.3 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37-46页 |
| 3.3.1 直接酸浸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38-39页 |
| 3.3.2 还原酸浸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39-46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46-62页 |
| 4.1 还原剂优选平行实验 | 第46-47页 |
| 4.2 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47-55页 |
| 4.2.1 软锰矿粒径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2.2 硫酸用量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2.3 2,3,4,5,6-五羟基己醛用量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2.4 反应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2.5 反应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2.6 液固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3 正交实验研究 | 第55-57页 |
| 4.3.1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55页 |
| 4.3.2 正交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5-57页 |
| 4.4 浸出渣的理化性能分析 | 第57-62页 |
| 4.4.1 浸出渣的XRD图谱分析 | 第57-58页 |
| 4.4.2 浸出渣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8-60页 |
| 4.4.3 浸出渣的热重分析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软锰矿浸出过程工艺优化及环保分析 | 第62-66页 |
| 5.1 曝气过程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5.2 浸出过程工艺环保分析 | 第63-66页 |
| 5.2.1 浸出过程酸雾的处理方法 | 第63-65页 |
| 5.2.2 浸出渣的处理方法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