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内外廉政建设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外电子政务和行政监督机制研究 | 第15-19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文章框架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与难点 | 第22-24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页 |
1.4.2 难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1 行政监督 | 第24页 |
2.1.2 行政监督机制 | 第24页 |
2.1.3 电子行政监督 | 第24-25页 |
2.1.4 廉政建设 | 第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2.3 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应用的效用性 | 第28-33页 |
2.3.1 传统行政监督的困境提出现实要求 | 第28-29页 |
2.3.2 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第29-33页 |
第3章 我国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应用的现状 | 第33-55页 |
3.1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系统 | 第34-40页 |
3.1.1 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法制建设 | 第34-37页 |
3.1.2 山东青岛市政务公开网实践 | 第37-40页 |
3.2 公务员财产网上申报系统 | 第40-43页 |
3.2.1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制建设 | 第40-41页 |
3.2.2 新疆阿勒泰公务员财产网上申报实践 | 第41-43页 |
3.3 电子政府采购系统 | 第43-45页 |
3.3.1 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建设 | 第43-44页 |
3.3.2 广东深圳市政府采购网实践 | 第44-45页 |
3.4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 第45-47页 |
3.4.1 我国行政审批法制建设 | 第46-47页 |
3.4.2 河南郑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实践 | 第47页 |
3.5 电子信访举报系统 | 第47-50页 |
3.5.1 我国信访举报法制建设 | 第48页 |
3.5.2 云南德宏州电子信访举报实践 | 第48-50页 |
3.6 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各系统应用发挥的作用共性分析 | 第50-52页 |
3.6.1 全程监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 | 第50-51页 |
3.6.2 透明监督,提高行政机关拒腐防变能力 | 第51页 |
3.6.3 全面监督,增强行政人员廉洁高效意识 | 第51-52页 |
3.7 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各系统存在的问题共性分析 | 第52-55页 |
3.7.1 运行机制方面,系统协调性低、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 第52页 |
3.7.2 保障机制方面,技术、信息安全、主客体参与度等问题 | 第52-53页 |
3.7.3 法制建设方面,立法进程慢、细则缺失等问题 | 第53-55页 |
第4章 完善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应用的对策分析 | 第55-65页 |
4.1 国外电子行政监督机制的实践经验 | 第55-59页 |
4.1.1 美、韩电子行政监督实践措施 | 第55-58页 |
4.1.2 美、韩电子行政监督经验启示 | 第58-59页 |
4.2 优化电子行政监督运行机制 | 第59-61页 |
4.2.1 构建“大数据”信息系统,统一整合信息 | 第59-60页 |
4.2.2 注重结果反馈,引入评估机制 | 第60-61页 |
4.3 健全电子行政监督保障机制 | 第61-63页 |
4.3.1 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稳定性 | 第61-62页 |
4.3.2 提升监督主体水平,加强监督客体服务理念 | 第62-63页 |
4.4 加强电子行政监督法制建设 | 第63-65页 |
4.4.1 中央推进各系统正式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 第63-64页 |
4.4.2 地方加强各系统实施细则的制定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