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蔡梦弼和《杜工部草堂诗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蔡梦弼生平考述 | 第12-16页 |
一、字号和籍贯 | 第12-13页 |
二、生卒年 | 第13-14页 |
三、注书和刻书 | 第14-15页 |
四、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杜工部草堂诗笺》版本概述 | 第16-20页 |
一、五十卷本系统概述 | 第16-18页 |
二、四十卷本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杜工部草堂诗笺》的注释体例和注释内容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注释体例 | 第20-22页 |
一、采用鲁訔编年方式 | 第20页 |
二、采用集注方式注释 | 第20-21页 |
三、随文夹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杜工部草堂诗》的注释内容 | 第22-28页 |
一、异文的校勘 | 第22页 |
二、运用反切和直音法注音 | 第22-23页 |
三、解释诗义 | 第23-26页 |
四、注出处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杜工部草堂诗笺》的注释特点和方法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注释特点 | 第28-32页 |
一、征引广博 | 第28-29页 |
二、注释简明 | 第29-30页 |
三、注释体例条理化 | 第30-31页 |
四、暗引他人之注 | 第31-32页 |
五、对杜诗疑难问题多以赵次公注为正 | 第32页 |
第二节 注释方法 | 第32-36页 |
一、采用串讲的方式 | 第33页 |
二、诗史互证 | 第33-35页 |
三、以杜证杜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草堂本与赵注、百家注的比较 | 第36-44页 |
第一节 草堂本与赵注、百家注的卷次比较 | 第36-41页 |
第二 “草堂本”与“赵注”“百家注”注文的比较 | 第41-44页 |
一、草堂本与百家注注文的比较 | 第41-43页 |
二、草堂本与赵注注文的比较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杜工部草堂诗笺》的价值、不足及影响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杜工部草堂诗笺》价值 | 第44-47页 |
一、方便初学 | 第44页 |
二、校勘、辑佚的价值 | 第44-46页 |
三、保存宋代的杜诗年谱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杜工部草堂诗笺》的不足 | 第47-50页 |
一、未对“伪苏注”和“师古注”仔细甄别 | 第47-48页 |
二、注释不当,溢出体例之外 | 第48-49页 |
三、引杜甫后人的诗文以释杜诗 | 第49页 |
四、注释牵强附会,前后矛盾 | 第49-50页 |
五、据他说为己说 | 第50页 |
第三节 《杜工部草堂诗笺》的影响 | 第50-53页 |
一、杜诗编年上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二、草堂本第五十卷《逸诗拾遗》对钱、朱二注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9页 |
后记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