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虚拟现实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3 材料力学虚拟实验系统的特点 | 第15-17页 |
1.3.1 虚拟现实系统的一般特征 | 第15页 |
1.3.2 材料力学虚拟实验系统设计特征 | 第15-16页 |
1.3.3 软件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7页 |
1.5 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 第18-24页 |
2.1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创新 | 第18-21页 |
2.1.1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2.1.2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 第20-21页 |
2.2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3页 |
2.2.1 必要性分析 | 第21-22页 |
2.2.2 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材料力学虚拟实验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 第24-29页 |
3.1 虚拟实验技术相关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3.1.1 基于模拟仿真的早期解决方案 | 第24页 |
3.1.2 基于多种技术配合使用的解决方案 | 第24页 |
3.1.3 利用虚拟现实软件并借助其它软件联合使用的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3.2 材料力学虚拟实验技术解决方案选择 | 第25-27页 |
3.2.1 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建模解决方案 | 第25-26页 |
3.2.2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方案 | 第26页 |
3.2.3 软件的虚拟现实平台解决方案 | 第26-27页 |
3.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的方案设计 | 第29-38页 |
4.1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概述 | 第29-32页 |
4.1.1 纯弯电测实验基本内容 | 第29-30页 |
4.1.2 纯弯电测实验数据计算原理 | 第30-32页 |
4.2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总体结构 | 第32-35页 |
4.2.1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设计思想 | 第32-33页 |
4.2.2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功能总述 | 第33-34页 |
4.2.3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数据库结构 | 第34-35页 |
4.3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开发系统 | 第35-37页 |
4.3.1 选用Visual Basic的原因 | 第35-36页 |
4.3.2 选用3DS MAX作为主要建模工具的原因 | 第36页 |
4.3.3 选用Virtools的原因 | 第36-37页 |
4.3.4 多软件系统间的联系 | 第37页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材料力学纯弯电测实验软件实现过程 | 第38-62页 |
5.1 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创建 | 第38-47页 |
5.1.1 模型创建应遵循的原则 | 第38页 |
5.1.2 模型建立过程 | 第38-44页 |
5.1.3 模型动画的创建 | 第44-46页 |
5.1.4 注意的事项 | 第46-47页 |
5.2 虚拟软件界面生成 | 第47-48页 |
5.3 虚拟实验过程详细设计 | 第48-55页 |
5.4 虚拟实验得分判据 | 第55-59页 |
5.4.1 第一部分为实验预习及实验环境 | 第55-56页 |
5.4.2 第二部分为交互设计及虚拟操作 | 第56-58页 |
5.4.3 第三部分为思考题的回答 | 第58页 |
5.4.4 虚拟实验最终成绩的构成 | 第58-59页 |
5.5 两种实验过程的评价标准 | 第59-61页 |
5.5.1 真实实验过程的评价标准 | 第59-60页 |
5.5.2 虚拟实验过程的评价标准 | 第60-61页 |
5.5.3 两种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61页 |
5.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软件中人机交互技术设计 | 第62-70页 |
6.1 人机交互相关技术介绍 | 第62页 |
6.2 软件中人机交互技术设计 | 第62-69页 |
6.2.1 应变片的粘贴过程交互设计 | 第62-66页 |
6.2.2 半桥单臂桥路联接交互设计 | 第66-67页 |
6.2.3 测试仪的操作交互设计 | 第67-68页 |
6.2.4 分级加载与实验数据显示交互设计 | 第68-69页 |
6.3 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软件的使用说明 | 第70-74页 |
7.1 软件包的组成 | 第70页 |
7.2 软件的基本功能 | 第70页 |
7.3 软件的使用步骤 | 第70-73页 |
7.4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