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不良影响”条款的立法探究与适用现状分析 | 第8-18页 |
1.1“不良影响”条款的立法宗旨 | 第8-10页 |
1.1.1 本质内涵:公共福祉 | 第8-9页 |
1.1.2 具体表现:公序良俗 | 第9-10页 |
1.2“不良影响”条款法律适用的演变 | 第10-11页 |
1.3“不良影响”条款的具体适用类型 | 第11-15页 |
1.4“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1.4.1 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15-16页 |
1.4.2 适用规则混乱 | 第16-17页 |
1.4.3 适用尺度不一 | 第17-18页 |
2“不良影响”条款的法理分析 | 第18-22页 |
2.1“不良影响”条款存在的原因 | 第18-20页 |
2.1.1 立法者认知能力有限 | 第18-19页 |
2.1.2 法律自身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不良影响”条款存在的意义 | 第20-21页 |
2.2.1 有利于商标注册法律制度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 | 第20页 |
2.2.2 有利于商标注册法律条款概括性和具体性的兼顾 | 第20-21页 |
2.3“不良影响”条款的固有弊端 | 第21-22页 |
3“不良影响”条款的正确定位 | 第22-28页 |
3.1 条款的性质 | 第22-25页 |
3.1.1 兜底性条款 | 第22-24页 |
3.1.2 绝对禁止事由 | 第24-25页 |
3.2“有其他不良影响”的应有之义 | 第25-26页 |
3.2.1 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情形存在差异 | 第25页 |
3.2.2 不完全等同于公共利益 | 第25-26页 |
3.3 条款与其他法律条款的关系 | 第26-28页 |
3.3.1《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 | 第27页 |
3.3.2《商标法》第七条第一款 | 第27页 |
3.3.3《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 | 第27-28页 |
4“不良影响”条款的法律适用建议 | 第28-34页 |
4.1 适用原则 | 第28-30页 |
4.1.1 严格控制适用范围 | 第28-29页 |
4.1.2 适用尺度尽可能统一 | 第29页 |
4.1.3 充分挖掘其他条款 | 第29-30页 |
4.2 不宜适用的范围 | 第30-31页 |
4.2.1 仅损害特定民事权益的情形 | 第30-31页 |
4.2.2 无使用意图的大量注册行为 | 第31页 |
4.3 适用规则构建 | 第31-34页 |
4.3.1 以审查日作为判断的时间点 | 第31-32页 |
4.3.2 以标志本身含义出发,适当考虑其他因素 | 第32-33页 |
4.3.3 以一般公众为视角,从整体上进行判断 | 第33页 |
4.3.4 不考虑申请人的主观状态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