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1 水生植物的概念与分类 | 第10-14页 |
1.1 水生植物的定义 | 第10页 |
1.2 分类及特性 | 第10-14页 |
1.2.1 挺水植物 | 第10-12页 |
1.2.2 浮叶植物 | 第12页 |
1.2.3 漂浮植物 | 第12-13页 |
1.2.4 沉水植物 | 第13-14页 |
2 水生植物的功能 | 第14-15页 |
2.1 景观功能 | 第14页 |
2.2 生态功能 | 第14-15页 |
2.3 其他功能 | 第15页 |
3 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3.1 景观上的应用 | 第15页 |
3.2 生态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4 水生植物的园林景观评价 | 第16页 |
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6 课题研究的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福州市西湖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 第18-29页 |
1 福州西湖公园简史 | 第18页 |
2 福州西湖公园概况 | 第18-20页 |
3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的应用现状调查 | 第20-29页 |
3.1 调查范围 | 第20页 |
3.2 调查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0页 |
3.3 调查结果 | 第20-29页 |
3.3.1 应用水生植物种类 | 第20-24页 |
3.3.2 水生植物生长周期 | 第24-26页 |
3.3.3 水生植物的观赏特性 | 第26-27页 |
3.3.4 水生植物株高及适宜水深范围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评价 | 第29-45页 |
1 水生植物配置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29-33页 |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31页 |
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1-33页 |
1.2.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1-32页 |
1.2.2 计算相对权重 | 第32页 |
1.2.3 一致性检验 | 第32-33页 |
2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评价 | 第33-45页 |
2.1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3-35页 |
2.2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评价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2.3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评价结果 | 第36-43页 |
2.3.1 福州西湖公园南门区域 | 第36-37页 |
2.3.2 开化屿 | 第37-38页 |
2.3.3 古堞斜阳 | 第38-39页 |
2.3.4 环湖栈道 | 第39-40页 |
2.3.5 北湖岛 | 第40-41页 |
2.3.6 福建省博物馆临水区域 | 第41-42页 |
2.3.7 大梦山景区 | 第42-43页 |
2.4 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与建议 | 第45-52页 |
1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1.1 生活型单一问题 | 第45页 |
1.2 物种多样性不足问题 | 第45-47页 |
1.3 景观空间利用不合理 | 第47页 |
1.4 冬季景观效果有待提升 | 第47-48页 |
2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建议 | 第48-49页 |
2.1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 第48页 |
2.2 科学引种,丰富生活型多样性 | 第48页 |
2.3 重视物种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 | 第48页 |
2.4 利用植株高度不同,塑造水景空间 | 第48-49页 |
2.5 科学配置,营造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 第49页 |
3 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优化模式构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