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景到地境—关于建筑情境化的探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国际主义的形态趋同导致记忆迷失 | 第9-10页 |
1.1.2 极端现代的设计理论导致场所缺失 | 第10-11页 |
1.1.3 单一向度的消费主义导致感知弱化 | 第11-12页 |
1.1.4 科技至上的设计取向导致精神湮灭 | 第12页 |
1.1.5 城市问题的日益恶化导致认同危机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相关学术会议与展览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论文内容及框架 | 第20-22页 |
1.5.1 论文内容 | 第20-21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情由景生——地境背景综述 | 第22-33页 |
2.1 历史背景 | 第22-24页 |
2.1.1 早期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3页 |
2.1.2 当代的扬弃与超越 | 第23-24页 |
2.2 城市背景 | 第24-26页 |
2.2.1 城市空间立体化 | 第24-25页 |
2.2.2 城市能量流动化 | 第25页 |
2.2.3 城市功能复合化 | 第25-26页 |
2.3 乡村背景 | 第26-27页 |
2.3.1 自然景观 | 第26页 |
2.3.2 聚落形态 | 第26-27页 |
2.4 理论背景 | 第27-31页 |
2.4.1 场域环境理论 | 第27-28页 |
2.4.2 巨构形式 | 第28-29页 |
2.4.3 负建筑与负空间 | 第29-30页 |
2.4.4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 | 第30页 |
2.4.5 游牧空间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景由境现——地境的产生 | 第33-69页 |
3.1 地境的概念 | 第33-39页 |
3.1.1 历史追溯 | 第33-39页 |
3.1.2 内涵 | 第39页 |
3.2 地境的产生条件 | 第39-43页 |
3.2.1 方向感 | 第40-41页 |
3.2.2 认同感 | 第41-42页 |
3.2.3 归属感 | 第42-43页 |
3.3 影响地境营造的因素 | 第43-68页 |
3.3.1 记忆 | 第43-44页 |
3.3.2 地域文化 | 第44-50页 |
3.3.3 空间 | 第50-55页 |
3.3.4 时间 | 第55-59页 |
3.3.5 抽象的自然 | 第59-65页 |
3.3.6 色彩与材质 | 第65-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因境成景——地境的营造 | 第69-85页 |
4.1 适境 | 第69-75页 |
4.1.1 融入地境 | 第69-72页 |
4.1.2 衔接地境 | 第72-73页 |
4.1.3 引入地境 | 第73-75页 |
4.2 造境 | 第75-80页 |
4.2.1 重构地境 | 第75-78页 |
4.2.2 共构地境 | 第78-80页 |
4.3 反境 | 第80-84页 |
4.3.1 激活地境 | 第81-83页 |
4.3.2 主导地境 | 第83-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以境启心——小滩子村村庄规划之乡愁重塑 | 第85-102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85-87页 |
5.1.1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缺乏凝聚力 | 第85-86页 |
5.1.2 传统乡土建筑分散破败 | 第86-87页 |
5.1.3 新农村建设忽视地境 | 第87页 |
5.2 小滩子村地境营造 | 第87-93页 |
5.2.1 适境 | 第88-89页 |
5.2.2 造境 | 第89-91页 |
5.2.3 反境 | 第91-93页 |
5.3 小滩子村地境营造因素 | 第93-100页 |
5.3.1 记忆 | 第93-95页 |
5.3.2 地域文化 | 第95-96页 |
5.3.3 空间 | 第96-98页 |
5.3.4 时间 | 第98页 |
5.3.5 抽象的自然 | 第98-99页 |
5.3.6 色彩与材质 | 第99-100页 |
5.4 乡愁重塑 | 第100-102页 |
5.4.1 记忆场所 | 第100-101页 |
5.4.2 承载乡愁 | 第101-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录A 图录 | 第108-11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