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主要符号 | 第13-15页 |
| 1 绪论 | 第15-25页 |
| 1.1 智能材料介绍及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 1.1.1 智能材料介绍 | 第15-17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2.1 细观力学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2.2 单胞均匀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2.3 电-磁(-热)-弹性材料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1.3 课题研究来源 | 第22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25-43页 |
| 2.1 变分原理介绍 | 第25-29页 |
| 2.1.1 概述 | 第25页 |
| 2.1.2 函数的变分 | 第25-26页 |
| 2.1.3 泛函及其变分 | 第26-27页 |
| 2.1.4 泛函的极值问题-变分问题 | 第27页 |
| 2.1.5 Lagrange乘子法与极值问题 | 第27-29页 |
| 2.2 渐近法介绍 | 第29-30页 |
| 2.3 变分渐近法介绍 | 第30-36页 |
| 2.3.1 概述 | 第30页 |
| 2.3.2 方法的优点 | 第30-31页 |
| 2.3.3 方法说明 | 第31-36页 |
| 2.4 均匀化理论 | 第36-38页 |
| 2.5 复合材料特性介绍 | 第38-42页 |
| 2.5.1 各向异性 | 第38-40页 |
| 2.5.2 耦合性能 | 第40-4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电-磁-弹性智能材料细观力学模型研究 | 第43-67页 |
| 3.1 引言 | 第43页 |
| 3.2 建立理论分析公式 | 第43-49页 |
| 3.2.1 建立坐标系 | 第43-44页 |
| 3.2.2 智能材料电-磁-弹耦合本构方程 | 第44-46页 |
| 3.2.3 构建电-磁-弹能量泛函 | 第46-49页 |
| 3.3 有限元实现 | 第49-51页 |
| 3.3.1 泛函离散化及求解 | 第49-51页 |
| 3.3.2 重构局部场 | 第51页 |
| 3.4 算例 | 第51-65页 |
| 3.4.1 算例 1:二相电-磁-弹性复合材料 | 第52-60页 |
| 3.4.2 算例 2:三相电-磁-弹性复合材料 | 第60-6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4 电-磁-热-弹性智能材料细观力学模型研究 | 第67-87页 |
| 4.1 引言 | 第67页 |
| 4.2 建立理论分析公式 | 第67-72页 |
| 4.2.1 建立坐标系 | 第67-68页 |
| 4.2.2 智能材料电-磁-热-弹耦合本构方程 | 第68-70页 |
| 4.2.3 构建电-磁-热-弹能量泛函 | 第70-72页 |
| 4.3 有限元实现 | 第72-75页 |
| 4.3.1 泛函离散化及求解 | 第72-74页 |
| 4.3.2 重构局部场 | 第74-75页 |
| 4.4 算例 | 第75-85页 |
| 4.4.1 算例 1:三相电-磁-热-弹性复合材料 | 第75-83页 |
| 4.4.2 算例 2:电磁极化方向的影响 | 第83-8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87页 |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87页 |
| 5.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 | 第95-96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95页 |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5-96页 |
|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