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研究价值 | 第7-8页 |
一、新疆主流网络媒体与“美丽新疆”的关系 | 第7页 |
二、“美丽新疆”传播活动对本地区的重要性 | 第7-8页 |
三、“美丽新疆”的传播活动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一、话语研究 | 第8-9页 |
二、国内关于新疆形象的研究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美丽新疆”文本所建构的新疆形象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美丽新疆”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美丽新疆”在文本建构中突出的主题 | 第15-19页 |
一、展现自然风光 | 第16页 |
二、内在人文精神 | 第16-17页 |
三、生态环保 | 第17页 |
四、“美丽新疆”成为媒体“热词”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传播“美丽新疆”的感情属性 | 第19-21页 |
一、“自家人”心态 | 第19页 |
二、官方语调 | 第19页 |
三、庆典时期的“美丽新疆” | 第19-20页 |
四、“美丽新疆”所构建的媒介形象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话语实践层面的“美丽新疆”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美丽新疆”话语实践的媒介语境 | 第21页 |
第二节 “美丽新疆”的文本生产及分配 | 第21-24页 |
一、“美丽新疆”文本的媒介选择和生产 | 第22-23页 |
二、“美丽新疆”的文本来源 | 第23页 |
三、“美丽新疆”的文本分配 | 第23页 |
四、“美丽新疆”话语实践生产与分配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受众对“美丽新疆”的消费及认知 | 第24-31页 |
一、国内及中亚受众对“美丽新疆”文本的消费 | 第24-28页 |
二、受众认知偏差 | 第28-29页 |
三、受众对“美丽新疆”的期待 | 第29-30页 |
四、“美丽新疆”话语消费的特点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社会实践层面的“美丽新疆” | 第31-36页 |
第一节 新疆的社会变迁 | 第31-32页 |
一、简述历史上的新疆 | 第31页 |
二、现代化的新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媒介的意识形态环境 | 第32-36页 |
一、我国的媒介制度 | 第32-33页 |
二、周边国家的媒介制度 | 第33页 |
三、新疆的对外传播策略 | 第33页 |
四、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媒体合作现状 | 第33-34页 |
五、“美丽新疆”的话语变迁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美丽新疆”话语的剖析与建构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美丽新疆”话语的剖析 | 第36-38页 |
一、新疆形象传播图式平片面化 | 第36-37页 |
二、官方语言不接地气 | 第37页 |
三、报道框架与现实的不相称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传播“美丽新疆”话语的重构 | 第38-44页 |
一、重新定位“美丽新疆”的传播图式 | 第38-39页 |
二、主流网络媒体“亲民”传播策略 | 第39-42页 |
三、“美丽新疆”全面传播新疆的美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新疆主流网络媒体传播“美丽新疆”的话语分析》调查问卷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