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城镇空间监测及低碳规划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1.3.1 国外城镇空间监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城镇空间监测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3 国外城市低碳规划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3.4 国内城市低碳规划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5页 |
1.4.2 实地调研法 | 第25页 |
1.4.3 纵横向结合比较法 | 第25-26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城市空间监测及低碳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29-4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9页 |
2.1.1 低碳城市 | 第29页 |
2.1.2 空间监测 | 第29页 |
2.1.3 低碳规划 | 第29页 |
2.2 空间动态监测的理论研究基础 | 第29-30页 |
2.3 空间动态监测的技术体系 | 第30-32页 |
2.3.1 城市空间变化遥感动态监测 | 第30-32页 |
2.3.2 城市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关系 | 第32页 |
2.4 低碳城市规划方法 | 第32-41页 |
2.4.1 低碳城市规划的框架 | 第32-35页 |
2.4.2 碳排放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 第35-36页 |
2.4.3 低碳城市空间的规划策略 | 第36页 |
2.4.4 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技术 | 第36-41页 |
第三章 沈北新区碳空间动态变化研究 | 第41-65页 |
3.1 沈阳市沈北新区概况 | 第41-48页 |
3.1.1 沈阳市沈北新区总体概况 | 第41-44页 |
3.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4-46页 |
3.1.3 自然资源状况 | 第46-48页 |
3.2 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 第48-50页 |
3.3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51-54页 |
3.4.1 研究资料 | 第51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51-53页 |
3.4.3 空间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3.5 沈阳市沈北新区外部空间增长过程 | 第54-58页 |
3.5.1 空间增长过程中的总体特征 | 第54-56页 |
3.5.2 城市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 第56-57页 |
3.5.3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 | 第57-58页 |
3.6 沈阳市沈北新区碳源碳汇空间分布 | 第58-65页 |
3.6.1 城市碳源空间格局分布特征 | 第58-61页 |
3.6.2 城市碳汇空间格局分布特征 | 第61-65页 |
第四章 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生态规划 | 第65-77页 |
4.1 低碳城市规划原则与主题目标 | 第65页 |
4.1.1 低碳城市的规划原则 | 第65页 |
4.1.2 低碳城市的规划目标 | 第65页 |
4.2 基于碳信息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 第65-70页 |
4.2.1 生态要素识别 | 第65-66页 |
4.2.2 城市安全空间格局构建 | 第66-69页 |
4.2.3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 第69-70页 |
4.3 城市低碳空间总体规划 | 第70-77页 |
4.3.1 紧凑式组团空间格局 | 第71-73页 |
4.3.2 城市碳汇空间生态规划 | 第73-75页 |
4.3.3 低碳旅游布局规划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沈阳市沈北新区城市空间低碳规划措施 | 第77-87页 |
5.1 区域层面沈北新区空间协调发展措施 | 第77-78页 |
5.1.1 构建生态网络体系 | 第77页 |
5.1.2 保障生态环境 | 第77页 |
5.1.3 发展生态产业 | 第77页 |
5.1.4 加强低碳文明建设 | 第77-78页 |
5.2 城市低碳规划建设主要领域 | 第78-87页 |
5.2.1 低碳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 第78-80页 |
5.2.2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 第80-81页 |
5.2.3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 第81-83页 |
5.2.4 低碳文化体系建设 | 第83-8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7-89页 |
6.1 总结 | 第87-88页 |
6.1.1 结论 | 第87页 |
6.1.2 创新点 | 第87-88页 |
6.1.3 问题 | 第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