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一) 刑事简易程序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基础 | 第15-21页 |
1. 程序工具主义理论 | 第15-18页 |
2. 刑事简易程序的正义背景 | 第18-20页 |
3. 人权保障理念 | 第20-21页 |
二、国外关于刑事简易程序的主要立法 | 第21-26页 |
(一) 美国 | 第21页 |
(二) 英国 | 第21-22页 |
(三) 德国 | 第22页 |
(四) 日本 | 第22-23页 |
(五) 意大利 | 第23页 |
(六) 国外刑事简易程序立法评析 | 第23-26页 |
1. 表现模式越趋多样 | 第23-24页 |
2. 适用范围越趋扩大 | 第24-25页 |
3. 强化保障被告人最基本权利 | 第25-26页 |
4. 坚持简易程序的正当化底线 | 第26页 |
三、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现状 | 第26-31页 |
(一)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立法情况 | 第27-29页 |
1. 适用条件 | 第27-28页 |
2. 提起程序 | 第28页 |
3. 庭审规程 | 第28-29页 |
4. 程序变更 | 第29页 |
(二) 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所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1. 立法简单、模糊 | 第29-30页 |
2. 适用面窄,形式单调 | 第30页 |
3. 未对律师辩护制度进行强化 | 第30页 |
4. 被告人程序选择权未受到合理保护 | 第30-31页 |
5. 普通程序简化审与简易程序界限模糊 | 第31页 |
四、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与完善 | 第31-38页 |
(一) 扩大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 第31-33页 |
(二) 简易程序设置的多元化以及“书面审理”方式的采用 | 第33-35页 |
(三) 扩大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并将程序选择权立法化 | 第35-36页 |
(四) 提高辩护人的参与度,完善辩护制度以及法律援助制度,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