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雾的区域分布和气候特征 | 第11页 |
| 1.2.2 雾的成因 | 第11-12页 |
| 1.2.3 雾的预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 2.1 研究区域 | 第15页 |
| 2.2 研究资料 | 第15-16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2.3.1 气旋反气旋及槽、脊线的自动识别方法 | 第17-18页 |
| 2.3.2 格点到站点的双线性插值方法 | 第18-19页 |
| 2.3.3 预报效果检验标准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华东地区雾的气候特征 | 第20-29页 |
| 3.1 华东地区雾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0-22页 |
| 3.2 华东地区雾的时间演变特征 | 第22-27页 |
| 3.2.1 雾日数年际变化 | 第22-23页 |
| 3.2.2 雾的季节特征 | 第23-24页 |
| 3.2.3 雾日数和轻雾日数的年变化 | 第24-26页 |
| 3.2.4 雾的日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华东地区雾形成的天气形势的特征分析及自动判识 | 第29-36页 |
| 4.1 雾的天气形势特征 | 第29-32页 |
| 4.2 天气型的定量化标准 | 第32-34页 |
| 4.3 天气型的自动判识结果 | 第3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华东地区雾形成的敏感气象要素场分析及阂值确定 | 第36-41页 |
| 5.1 敏感气象要素的选取 | 第36-38页 |
| 5.2 敏感气象要素阈值确定 | 第38-4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华东地区雾的预报方法研究 | 第41-50页 |
| 6.1 基于事件概率回归理论的统计预报模型 | 第41-46页 |
| 6.1.1 预报方法步骤 | 第42-43页 |
| 6.1.2 事件概率回归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6.1.3 预报结果分析与检验 | 第45-46页 |
| 6.2 神经网络 | 第46-48页 |
| 6.2.1 方法介绍及其应用 | 第46-47页 |
| 6.2.2 模型建立及预报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0-54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50-52页 |
| 7.2 创新点 | 第52-53页 |
| 7.3 存在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