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53页 |
1 材料 | 第16-28页 |
1.1 小鼠模型 | 第16页 |
1.2 菌株和质粒DNA | 第16页 |
1.3 细胞系 | 第16页 |
1.4 培养基、试剂盒和主要试剂 | 第16-19页 |
1.5 耗材 | 第19页 |
1.6 抗体 | 第19-20页 |
1.7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3页 |
1.8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7页 |
1.9 引物序列 | 第27-28页 |
1.10 SiRNA序列 | 第2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8-53页 |
2.1 鼠源重组质粒pEGFP-C1-mPP2ACa的构建 | 第28-31页 |
2.2 Neuro-2a & 293T细胞的复苏、传代培养、冻存 | 第31-32页 |
2.2.1 细胞复苏 | 第31页 |
2.2.2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31页 |
2.2.3 细胞的冻存 | 第31-32页 |
2.3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原代培养 | 第32-33页 |
2.3.1 Neurospheres神经球的原代培养 | 第32-33页 |
2.3.2 Neurospheres神经球的传代 | 第33页 |
2.3.3 皮质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不传代) | 第33页 |
2.4 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 | 第33-34页 |
2.5 细胞凋亡检测 | 第34页 |
2.6 细胞周期检测 | 第34-35页 |
2.7 细胞siRNA干扰实验 | 第35页 |
2.8 Seahorse XF-24 Assay | 第35-36页 |
2.9 细胞的转染 | 第36页 |
2.10 组织及细胞总蛋白提取、浓度测定和Western-blot分析 | 第36-39页 |
2.10.1 BCA法进行蛋白定量 | 第37页 |
2.10.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7-38页 |
2.10.3 转膜 | 第38页 |
2.10.4 免疫学检测 | 第38-39页 |
2.10.5 化学发光法检测 | 第39页 |
2.11 Pierce交联免疫共沉淀 | 第39-41页 |
2.11.1 抗体与Pierce蛋白A/G琼脂糖结合 | 第39-40页 |
2.11.2 交联结合的抗体 | 第40页 |
2.11.3 组织及细胞裂解液对照琼脂糖预处理 | 第40-41页 |
2.11.4 预处理过的裂解液与抗体交联树脂结合及洗脱分析 | 第41页 |
2.12 组织及细胞RNA的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41-44页 |
2.12.1 组织及细胞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2.12.2 逆转录为cDNA | 第42-43页 |
2.12.3 Realtime-PCR反应 | 第43-44页 |
2.13 组织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第44-46页 |
2.13.1 组织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 | 第44-45页 |
2.13.2 BrdU体内标记及免疫荧光染色 | 第45页 |
2.13.3 细胞免疫荧光分析(Immunocytofluorescent assay,ICC) | 第45-46页 |
2.13.4 DNA损伤处理及细胞Foci形成分析 | 第46页 |
2.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46-47页 |
2.15 DeadEndTM Fluorometric TUNEL System实验 | 第47-48页 |
2.16 H&E染色 | 第48-49页 |
2.17 透射电镜检测 | 第49页 |
2.18 小动物MRI成像(Micro-MRI Image) | 第49-50页 |
2.19 小鼠行为学实验 | 第50-52页 |
2.19.1 Morris水迷宫实验 | 第50页 |
2.19.2 抓力实验 | 第50-51页 |
2.19.3 开场试验 | 第51页 |
2.19.4 O迷宫实验 | 第51页 |
2.19.5 强迫游泳实验 | 第51-52页 |
2.20 统计学分析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86页 |
1. PP2ACα~(CNS-del)小鼠表现为头小畸形并伴有出生死亡 | 第53-54页 |
2. PP2ACα的缺失突变导致头小畸形的表型 | 第54-58页 |
3. PP2ACα的缺失导致了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异常凋亡和增殖缺陷 | 第58-60页 |
4. PP2ACα缺失引起原代培养神经元前体细胞增殖缺陷及凋亡增加 | 第60-63页 |
5. PP2ACα缺失影响胚脑新皮质区内源性DDR中ATR-Chk1信号途径活化 | 第63-65页 |
6. PP2ACα与ATR之间相互作用在胚脑新皮质区内源性DDR中至关重要 | 第65-71页 |
7. PP2ACα的缺失突变改变了p53介导的细胞应答反应 | 第71-73页 |
8. 背侧皮质区及海马结构神经元中PP2ACα特异性缺失导致microcephaly | 第73-79页 |
9. PP2ACα~(D6-del)突变小鼠表现为学习与记忆功能减退及情绪异常 | 第79-86页 |
讨论 | 第86-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附录 | 第99-101页 |
综述 | 第101-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发表会议摘要 | 第118-119页 |
个人简历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