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水—砂旋流器液固分离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旋流器分离理论及其进展第14-15页
    1.4 旋流器数值模拟仿真发展进展第15-16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6-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页
        1.5.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水力旋流器理论分析第20-30页
    2.1 水-砂旋流器的性能参数第21-23页
        2.1.1 粒级效率第21页
        2.1.2 总分离效率第21页
        2.1.3 分离粒度第21-22页
        2.1.4 压力降第22-23页
    2.2 旋流分离器的流场特征第23-26页
        2.2.1 流体旋转运动的基本方程第23-24页
        2.2.2 固液旋流分离器内的自由涡运动第24-25页
        2.2.3 强制涡运动的基础方程第25页
        2.2.4 固体颗粒在旋流分离器中的受力情况第25-26页
    2.3 水-砂旋流分离器流场解析第26-29页
        2.3.1 切向速度分布规律第27页
        2.3.2 轴向速度分布规律第27页
        2.3.3 径向速度分布规律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水-砂旋流器数值模拟第30-58页
    3.1 流体微分方程第31-32页
        3.1.1 连续性方程第31页
        3.1.2 动量守恒方程第31页
        3.1.3 能量守恒方程第31-32页
    3.2 计算模型建立第32-39页
        3.2.1 湍流模型选择第32-35页
        3.2.2 多相流模型选择第35-36页
        3.2.3 计算模型与仿真设置第36-37页
        3.2.4 网格划分与网格无关性验证第37-39页
    3.3 边界条件与物性参数第39-40页
        3.3.1 边界条件第39页
        3.3.2 物性参数第39页
        3.3.3 简化假设第39-40页
    3.4 水-砂旋流器内部压强研究第40-43页
        3.4.1 不同截面选取示意图第40页
        3.4.2 水-砂旋流器压强特性分析第40-43页
    3.5 旋流分离器三维速度特性研究第43-53页
        3.5.1 旋流分离器切向速度研究第46-49页
        3.5.2 旋流分离器轴向速度研究第49-51页
        3.5.3 旋流分离器径向速度研究第51-52页
        3.5.4 湍流强度特性的研究第52-53页
    3.6 DPM模型颗粒级效率第53-57页
        3.6.1 颗粒运动轨迹第54-55页
        3.6.2 旋流器粒级效率第55-56页
        3.6.3 不同入口流量下旋流器的粒级效率第56-57页
    3.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水-砂旋流器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研究第58-68页
    4.1 实验研究目的第58页
    4.2 旋流器实验测试平台的搭建第58-61页
        4.2.1 水-砂旋流器系统第59-61页
        4.2.2 测试系统第61页
    4.3 实验测试步骤第61-62页
        4.3.1 配液第61-62页
        4.3.2 实验步骤第62页
    4.4 实验效果第62-67页
        4.4.1 空气柱的稳态形状第62-64页
        4.4.2 锥度段速度矢量图PIV测试第64-65页
        4.4.3 总分离效率与入口流量的关系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仿真优化第68-78页
    5.1 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第68-71页
        5.1.1 底流口直径对静压分布影响第68-69页
        5.1.2 底流口直径对分液比的影响第69-70页
        5.1.3 底流口直径对压力降的影响第70-71页
        5.1.4 底流口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第71页
    5.2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5.2.1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静压分布的影响第72页
        5.2.2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液比的影响第72-73页
        5.2.3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压降的影响第73页
        5.2.4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第73-74页
    5.3 溢流口直径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第74-76页
        5.3.1 溢流口直径对静压分布影响第74-75页
        5.3.2 溢流口直径对分液比的影响第75页
        5.3.3 溢流口直径对压降的影响第75-76页
        5.3.4 溢流口直径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第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8-79页
    6.2 创新点第79页
    6.3 展望及改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道主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变迁--基于对清迈中泰旅游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亲子真人秀栏目的定位研究--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