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硕士论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指导性案例的适用现状与困境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适用现状 | 第18-20页 |
一、整体适用情况 | 第18页 |
二、援引方式多样 | 第18-19页 |
三、办案法官态度消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现有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 | 第20-23页 |
一、缺乏统一的案例适用方法 | 第20-21页 |
二、案例中的思维方法提炼困难 | 第21-22页 |
三、案例引用缺乏统一形式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适用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23-27页 |
一、缺乏判例适用传统 | 第23-24页 |
二、可引用部分不明确 | 第24-25页 |
三、指导性案例适用缺乏制度保障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域外判例制度的发展与借鉴 | 第27-36页 |
第一节 英、美判例法 | 第27-31页 |
一、遵循先例的原则 | 第27-28页 |
二、先例的要素与效力 | 第28页 |
三、司法的技艺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德国判例制度 | 第31-33页 |
一、德国判例的编撰传统 | 第31-32页 |
二、判例的效力 | 第32页 |
三、判例偏离及其报告制度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日本判例制度 | 第33-36页 |
一、判例的界定与提炼 | 第33-34页 |
二、判例的效力 | 第34-35页 |
三、判例的变更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指导性案例的结构与效力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结构分析 | 第36-40页 |
一、标题与关键词 | 第36-37页 |
二、裁判要点与相关法条 | 第37-38页 |
三、基本案情、裁判结果与裁判理由 | 第38-39页 |
四、指导性案例具有“指导性”的部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渊源 | 第40-43页 |
一、发布主体的权威性 | 第40-41页 |
二、案例本身的说服力 | 第41-42页 |
三、类比推理的优势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位阶 | 第43-46页 |
一、指导性案例与法律规范 | 第43-44页 |
二、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 | 第44页 |
三、指导性案例的独特价值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制度保障 | 第46-53页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排除适用与援引制度 | 第46-48页 |
一、指导性案例排除适用说明制度 | 第46-47页 |
二、指导性案例的援引制度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剔除制度 | 第48-50页 |
一、因与制定法冲突而剔除 | 第48-49页 |
二、因源判决效力变更而剔除 | 第49页 |
三、因与法律原则相冲突而剔除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 第50-53页 |
一、增设培训机制 | 第50-51页 |
二、建立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三、完善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方法 | 第53-64页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检索 | 第53-56页 |
一、根据法条检索 | 第53-54页 |
二、根据“案由——关键词”检索 | 第54-55页 |
三、指导案例类型化筛选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指导案例——待决案件类似判断方法 | 第56-60页 |
一、基本事实类似 | 第56-58页 |
二、法律关系类似 | 第58-59页 |
三、“差异点”的寻找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与援引 | 第60-64页 |
一、参照指导性案例中的思路与技巧 | 第60-61页 |
二、参照指导性案例的价值倾向 | 第61-62页 |
三、指导性案例的援引形式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