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 核心概念内涵 | 第18页 |
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2.3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4 系统科学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第22-30页 |
3.1 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3.2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 第24-30页 |
3.2.1 平稳性检验 | 第24-25页 |
3.2.2 协整检验 | 第25-26页 |
3.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26-27页 |
3.2.4 误差修正模型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30-44页 |
4.1 河北省煤炭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4.1.1 河北省煤炭产业的现状 | 第30-32页 |
4.1.1.1 河北省自然地理环境 | 第30页 |
4.1.1.2 河北省煤炭资源的特征 | 第30页 |
4.1.1.3 河北省煤炭产业开发利用现状 | 第30-32页 |
4.1.2 河北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2.1 河北省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 第32页 |
4.1.2.2 河北省煤炭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 | 第32页 |
4.1.2.3 河北省煤炭产业生产链短 | 第32-33页 |
4.1.2.4 河北省煤炭产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严峻 | 第33页 |
4.1.2.5 河北省煤炭产业环境破坏严重 | 第33-34页 |
4.2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34-44页 |
4.2.1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 第34-37页 |
4.2.1.1 生长曲线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4.2.1.2 以河北省煤炭产业为例的实证分析 | 第35-37页 |
4.2.1.3 小结 | 第37页 |
4.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趋势模拟和预测 | 第37-44页 |
4.2.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37-38页 |
4.2.2.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38页 |
4.2.2.3 河北省煤炭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4.2.2.4 对河北省煤炭产量预测分析 | 第40-44页 |
第五章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准则、内涵、时机和路径分析 | 第44-56页 |
5.1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准则 | 第44-46页 |
5.1.1 深绿色发展准则 | 第44页 |
5.1.2 大循环发展准则 | 第44-45页 |
5.1.3 超低碳发展准则 | 第45-46页 |
5.2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时机分析 | 第46-51页 |
5.2.1 河北省煤炭产业转型内涵分析 | 第46-47页 |
5.2.2 河北省煤炭产业转型时机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5.2.3 河北省煤炭产业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5.2.3.1 煤炭的单一消费结构 | 第49-50页 |
5.2.3.2 煤炭行业市场 | 第50页 |
5.2.3.3 环境问题 | 第50-51页 |
5.2.4 河北省煤炭产业转型时机分析 | 第51页 |
5.3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路径设计 | 第51-56页 |
5.3.1 做强基础性的产业路径 | 第52页 |
5.3.2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路径 | 第52-53页 |
5.3.3 煤炭产业衍生路径 | 第53-54页 |
5.3.4 外生型主导产业更新路径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河北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政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 第56-62页 |
6.1 优化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 | 第56-57页 |
6.1.1 改变过重依赖煤炭的单一消费结构 | 第56页 |
6.1.2 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56-57页 |
6.1.3 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 第57页 |
6.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57-58页 |
6.2.1 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 第57页 |
6.2.2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 第57-58页 |
6.3 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 第58页 |
6.4 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 第58-59页 |
6.5 构建绿色技术体系,支撑循环低碳发展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