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1 HSP90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 HSP90的分子伴侣调节的机制 | 第14-22页 |
1.2.1 HSP90与固醇类激素受体 | 第15-17页 |
1.2.2 HSP90循环与蛋白激酶 | 第17-19页 |
1.2.3 HSP90循环与亮氨酸富集蛋白(NLR) | 第19-20页 |
1.2.4 HSP90与RNA的形成 | 第20-22页 |
1.3 HSP90的翻译后修饰 | 第22-23页 |
1.3.1 HSP90的磷酸化 | 第22页 |
1.3.2 HSP90的乙酰化 | 第22-23页 |
1.3.3 HSP90的亚硝基化 | 第23页 |
1.4 HSP90靶蛋白的识别 | 第23页 |
1.5 HSP90与蛋白质降解 | 第23-24页 |
1.6 HSP90抑制剂和人类的疾病 | 第24页 |
1.7 HSP90与表观遗传学的现状 | 第24-26页 |
1.8 抑制HSP90功能对鱼类形态学进化的影响 | 第26页 |
1.9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鱼种 | 第27页 |
2.3 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2.3.1 RT-qPCR和Western blot常用试剂 | 第27-28页 |
2.3.2 相关的抗体 | 第28页 |
2.3.3 仪器 | 第28页 |
2.4 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 第28-34页 |
2.4.1 斑马鱼胚胎孵育 | 第28-29页 |
2.4.2 斑马鱼的冷处理过程 | 第29-30页 |
2.4.3 RNA的提取 | 第30页 |
2.4.4 定量PCR | 第30-31页 |
2.4.5 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 | 第31-34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56页 |
3.1 HSP90抑制剂根赤壳菌素处理斑马鱼胚胎的浓度选择 | 第35-40页 |
3.1.1 抑制斑马鱼胚胎HSP90后的形态学观察 | 第36-38页 |
3.1.2 HSP90抑制后斑马鱼胚胎的成活率 | 第38-39页 |
3.1.3 HSP90的抑制效果检测 | 第39-40页 |
3.2 斑马鱼的冷处理 | 第40-46页 |
3.2.1 HSP90抑制剂Radicicol处理斑马鱼胚胎的冷处理 | 第40-42页 |
3.2.2 HSP90抑制剂Radicicol处理筛出斑马鱼的遗传 | 第42-43页 |
3.2.3 HSP90抑制剂Radicicol处理F_0和F_1的半数致死时间 | 第43页 |
3.2.4 HSP90抑制剂Radicicol处理斑马鱼体长体重的测量 | 第43-44页 |
3.2.5 HSP90抑制剂Radicicol处理斑马鱼胚胎 24hpf及成鱼表观遗传修饰变化 | 第44-46页 |
3.3 低电导率的水环境抑制HSP90功能及验证 | 第46-53页 |
3.3.1 低电导率水环境导致HSP90功能抑检测 | 第46-47页 |
3.3.2 低电导率环境处理斑马鱼胚胎后成鱼的冷处理 | 第47-48页 |
3.3.3 低电导率环境下斑马鱼体长和体重的测量 | 第48-49页 |
3.3.4 低电导率水环境处理低温筛选斑马鱼的遗传 | 第49-50页 |
3.3.5 低电导率水环境下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时间 | 第50-51页 |
3.3.6 最低发育温度 22℃用HSP90抑制剂处理斑马鱼胚胎成鱼的冷处理实验 | 第51-53页 |
3.4 HSP90功能抑制导致斑马鱼肤色发生变化 | 第53-56页 |
3.4.1 根赤壳菌素处理斑马鱼胚胎导致斑马鱼肤色变化 | 第53-55页 |
3.4.2 肤色变化的遗传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