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及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1.3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拓扑结构 | 第18-26页 |
1.3.3.1 补偿网络拓扑结构 | 第19-23页 |
1.3.3.2 发射端逆变器结构拓扑结构 | 第23-24页 |
1.3.3.3 接收端逆变器结构拓扑结构 | 第24-26页 |
1.3.4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控制方法 | 第26-2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8-30页 |
第2章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能量传输特性 | 第30-40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模型 | 第30-33页 |
2.2.1 基于电路原理的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2.2.2 基于耦合模方程的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2.3 临界条件与功率阻塞现象 | 第33-35页 |
2.4 频率分裂特性 | 第35页 |
2.5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功效矛盾 | 第35-37页 |
2.6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特性 | 第37-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的开关工作模式 | 第40-48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耦合谐振网络的暂态传输特性 | 第40-43页 |
3.3 开关型IPT系统原理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开关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实现 | 第48-60页 |
4.1 前言 | 第48-49页 |
4.2 拓扑与工作过程 | 第49-52页 |
4.3 实验电路分析与设计 | 第52-54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脉冲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逆变器 | 第60-70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拓扑与工作过程 | 第61-64页 |
5.3 电路分析 | 第64-67页 |
5.4 仿真结果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ACAC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逆变器 | 第70-79页 |
6.1 引言 | 第70页 |
6.2 拓扑与工作过程 | 第70-73页 |
6.3 电路分析 | 第73-76页 |
6.4 仿真结果 | 第76-7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 第79-107页 |
7.1 引言 | 第79-80页 |
7.2 数学模型 | 第80-90页 |
7.2.1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GASS) | 第80-83页 |
7.2.2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广义状态空间模型 | 第83-90页 |
7.3 控制算法与分析 | 第90-105页 |
7.3.1 自抗扰控制器 | 第90-96页 |
7.3.2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 第96-10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8.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9页 |
8.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