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共享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31页
    2.1 关键概念界定第16-18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第18-19页
        2.2.2 知识市场理论第19-20页
        2.2.3 知识资本理论第20-21页
        2.2.4 交易费用理论第21页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1-29页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绩效相关研究综述第21-22页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共享研究综述第22-24页
        2.3.3 知识共享相关研究综述第24-28页
        2.3.4 知识共享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第28-29页
    2.4 研究评述第29-31页
第3章 变量维度分析和研究设计第31-51页
    3.1 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维度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1-41页
        3.1.1 知识共享主体第31-35页
        3.1.2 知识共享客体第35-36页
        3.1.3 知识共享环境第36-40页
        3.1.4 知识共享媒介第40-41页
    3.2 知识共享衡量的维度分析与研究假设第41-44页
        3.2.1 知识共享行为第41页
        3.2.2 知识共享绩效第41-44页
        3.2.3 知识共享行为对组织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及假设第44页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共享机制概念模型与假设第44-46页
    3.4 实证研究设计第46-51页
        3.4.1 样本的选择第46-47页
        3.4.2 样本容量的确定第47页
        3.4.3 访谈调查第47-49页
        3.4.4 问卷设计第49-51页
第4章 实证分析第51-79页
    4.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第51页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1-53页
    4.3 样本数据的信度分析第53页
    4.4 样本数据的效度检验第53-67页
        4.4.1 知识共享主体因素分析第54-60页
        4.4.2 知识共享客体因素分析第60-61页
        4.4.3 知识共享环境因素分析第61-64页
        4.4.4 知识共享媒介因素分析第64-65页
        4.4.5 知识共享行为因素分析第65-67页
        4.4.6 知识共享绩效因素分析第67页
    4.5 相关分析第67-69页
    4.6 回归分析第69-79页
        4.6.1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回归分析第70-72页
        4.6.2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对知识共享绩效的回归分析第72-75页
        4.6.3 知识共享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回归分析第75-76页
        4.6.4 知识共享行为对知识共享绩效的回归分析第76-77页
        4.6.5 研究假设总结与构思模型修正第77-79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9-87页
    5.1 研究结论总结第79-81页
        5.1.1 因子分析结论第79-80页
        5.1.2 回归分析结论第80-81页
    5.2 基于研究结论的管理建议第81-85页
        5.2.1 发挥知识共享环境对合作社组织绩效提升的基础性作用第81-83页
        5.2.2 发挥知识共享主体对合作社组织绩效提升的关键性主导作用第83-84页
        5.2.3 发挥知识共享媒介对合作社组织绩效提升的有力推动作用第84页
        5.2.4 努力实现知识的转化,消除知识共享客体的隐性和复杂性对合作社组织绩效提升的阻碍作用第84-85页
        5.2.5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及引导,促进知识共享方式的多样化第85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附录第92-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中学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双时间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表情识别